每日筆記
——7月7日
一、怎樣拯救用戶流失曲線
用戶流失曲線20/1000,涉及用戶留存率和日活躍用戶等概念。通過增加功能一般是無法拯救曲線的,因為很少的用戶使用新功能,其影響力太小。新功能需要定義一個吸引力的基準線和較低的用戶參與墻(功能的的操作難度和復雜度)。在新功能的選擇上,首要的是擴大功能的受眾,影響大眾而非小眾,面向非用戶和不熟悉用戶。其次,深入理解用戶需要做什么從而激活用戶,比如社交類關鍵是添加和關注朋友,博客關鍵是選擇名字、主題和寫博客。所以,為了降低產品的用戶流失,需要考慮功能的優先級和增加用戶對于產品的投入,和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
二、移動應用的場景下的三種用戶動機
1、我需要做一些事。用戶此時的動機十分明確,需要學習、探索、觀看、查找、購買等操作,應用應該是優化用戶操作流程,提高效率。
2、看看發生了什么。用戶并沒有什么明確的動機,也不急迫,只是想看看發生了什么事。
3、實在太無聊。
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應用,用戶的動機都不一樣,應用的開發中不僅考慮用戶使用的場景,也需考慮用戶的動機。
三、發現需求,思考需求,把需求帶入特定的場景中思考。
四、商業模式是什么
商業模式包含了盈利模式、成本結構、可擴張性、壁壘和規模效應、關鍵資源和利益相關者等方面。商業模式需要主動打磨,不是被動等待。成功的商業模式是主動規劃、不斷實踐驗證,并持續優化。
五、用戶體驗
馬化騰的10/100/1000法則。產品經理必須每個月做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經濟時代,喬布斯眼里的用戶體驗設計的原則:
1、一定不要浪費用戶的時間,減少用戶的時間,減少用戶鼠標移動的距離和點擊次數,減少用戶眼球轉動滿屏尋找的次數
2、一定不要想當然,不要打擾和強迫用戶
3、一定不要提出“這些用戶怎么會這樣”的懷疑,一定不要高估用戶的智商
4、一定不要以為給用戶提供的東西越多越好,相反,多了就沒有重點,需要做減法
5、一定要明白你的產品面對什么樣的用戶群
6、一定要嘗試去接觸你的用戶,了解他們的特征和行為習慣
六、行業怎樣分析(海淘)
1、概念解讀
2、主流商業模式
3、市場存量研究
4、行業發展階段研究
5、政策研究
6、用戶畫像研究(性別、收入情況、地域分布、教育水平、年齡、頻率
)
7、用戶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8、用戶場景(用戶需求角度、用戶的使用流程)
9、行業未來發展展望
七、互聯網+與+互聯網
+互聯網:一種術,將產品搬到線上去賣,沒有實際去改變一個行業或者產品的本質,只是利用互聯網把它變得更加有效。
互聯網+:一種道,運用互聯網的哲學,互聯網思維去指導一個產品或者傳統行業如何做產品,改變它的產品體驗,改變它看待用戶的方式,改變它跟用戶的連接方式,改變商業模式,從而讓資源真正重新配置,產生化學反應甚至核反應效果。
八、未來的形態
未來是連接的時代,連接是改變一切的力量。
創業和做產品的兩種思路:站在過去看現在,站在現在看未來。
未來的事情有兩種:別人沒有做過的,換一種別人想不到的方式去做別人做過的事。
未來的趨勢有兩種:IOE,服務業的重塑(O2O),IOT,智能硬件。
注重用戶思維,而不是客戶思維。
用戶的特征:不見得向你掏錢、要經常性用你的產品或者服務、一定要直接與你連接、一定要定期有交流。
互聯網公司是產品簡單,商業模式復雜。巨頭不是死亡,而是被邊緣化。
今日APP:一半
? ? ? 圖片互動社交應用,以圖片互拍一半的切入方式,將社交關系不在是簡單的點贊、評論,更是需要拍照的操作,對于社交應用應該做的是形成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現階段社交應用的四種常見的商業模式:1、會員收費模式2、增值服務模式(游戲分發、表情、貼圖等)3、入口模式(登錄、用戶資料)4、商貿模式(社交類電商)。一半擁有一個不錯的創新點,下一步將是做社區還是做IM社交,需要繼續思考,商業模式也是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