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簡單點來說,就是
↓↓↓
知道有工作要做卻還在逛淘寶
知道有工作要做卻還在刷微博
知道有工作要做卻刷電影
知道還要上班/上學卻還是癱在床上
我幾乎是個廢人了。
很多人覺得自己深受拖延癥荼毒,一定是因為拖延癥我才沒能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
大家都恨死了拖延癥,恨不得把這個小婊砸碎尸萬段,然后喂狗,反正眼不見心不煩才好。
據卡里加爾大學的副教授皮爾斯·斯蒂爾(Piers Steel),估計拖延使美國經濟每年經受了數千億的損失。
拖延癥破壞力竟然如此之強,令人不禁膽顫心寒、兩股戰戰啊。但斯坦福有個哲學系的教授約翰?佩里(John Perry)卻和拖延癥和諧相處、甚至如膠似漆呢。
這是咋回事呢,這哥們真不是冒牌斯坦福教授嗎?人家不僅不是冒牌的而且還獨創了一個新的概念,這個概念正是他和拖延癥和諧共處還不被拖延癥耽誤事的奧秘所在。
這個全新的概念叫做“結構化拖延”。結構化拖延的具體做法是把要做的事情做成一個列表,從小件的、優先性低的事情做起,建立一種成就感,然后打起精神完成更重要的工作。為了逃避那些重要的工作,你會非常樂于去完成那些相對小件的工作,用對重要工作的排斥變成完成其它事情的動力。這就是結構化拖延的妙處。
值得一提的是,人家還憑這個研究獲得了2011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呢,搞笑諾貝爾獎不是把獎項頒給那些純搞笑的東西,而是“乍一看好笑,后又引人深思”的研究。對了,他搞這個研究,好像也是因為想拖延別的什么事情。
佩里先生說,人們總將注意力放在他們最大的并且最重要的職責上,然后把時間浪費在無收益的活動上,比如上上網,看看電視什么的。佩里的網站上就放置了一張他“自己有工作沒做,卻在用海草跳繩鍛煉”的照片。
被拖延癥纏住有工作不做卻戴著草帽穿著小紅外套在海邊跳舞的斯坦福教授,感覺有點萌萌噠,拖延癥真是個見人就纏的小婊砸呢,它可不管你是大學教授還是科學家還是普通吃瓜群眾呢。
佩里教授有一個完美的令他引以為豪的結構化拖延的案例。“是在我的妻子在斯坦福大學做 Resident Fellows 的時候。那時,我們就住在大學的宿舍 Soto House。每天傍晚,都要閱覽試卷,準備課程,還有委員會的工作也要做。
每當這時,我都離開住所,到處閑逛或者和那里的舍友玩乒乓球,或者在他們的房間里聊天,或者坐在他們房間里自己閱覽試卷。別人都認為我是很棒的 Resident Fellows,稀有的教授,竟然肯花時間和低年級學生交流,并了解他們。多好的創意呀:為了逃避其他重要的任務,去打乒乓球,竟然得了個好好教授的名聲。”頗有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即視感哈哈哈。
佩里教授還提出特別重要的一點是,人們會覺得拖延癥患者是因為想減少工作才拖延,所以列表上列出的任務越少越好,恰恰相反,越是少的情況就越顯得那些工作都很重要,反而會加重拖延癥者們的拖延,最好的方法是在開始的時候列一些跟那個重要事件比起來輕松很多的事情,這會讓你非常樂意開始完成那張任務列表。
個人覺得這個方法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只在于你確實想改善拖延癥的時候有效,因為很多人可能連列列表都覺得麻煩,那這個方法就無從談起了。不過一旦你將想要做的事情按照優先級排出來,限定自己一定要完成列表上的事情而不是另外找別的消遣,就很容易被不做重要事情的內疚感推動著去做那些看起來比較輕松的事情了,在做了一些簡單的事之后也可以獲得一些成就感使你更有勁頭去完成難度高一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