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梔子花盛放后,大學的學子們帶著對未來的憧憬離開學習和生活了四年的校園。同學們各奔東西,而我則選擇了特崗教師,考入了赫章縣水塘堡彝族苗族鄉田壩初級中學。對此,我心里卻不免感到迷茫。因為,如果考上了選調生,我是絕對不會選擇特崗教師的。
在來學校報到前,表哥特意開車讓我去學校看看,熟悉環境。
來到學校后,我看到學校的環境并沒有想象當中的好,這使得心里僅存的那一點希望也沒有了。表哥看出我的心思后,勸我放寬心,在這里先調整好心態,有機會再努力改變自己。我默默地點了點頭。
很快,開學時間到了,我被學校安排為七年級五班的班主任,在沒有多少準備的情況之下,我忐忐忑忑地開了第一個班會課。站上講臺,面對著65雙眼睛,我頓時蒙了。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以后,我請同學們一一講述一下自己的夢想,其中黃仁粉、夏典雨、劉琴、陸海梅、李正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黃仁粉在自我介紹中說道:“我喜歡美景,喜歡去拍攝美麗的景色,雖然家中很拮據,買不起照相機。但我會好好地努力去學習,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夏典雨說:“我就想在家鄉開個手工作坊,這樣我可以改變家鄉的面貌。父母不用再外出打工了。”
劉琴是個靦腆的孩子,她是想通過學習在未來找到一份工作,讓自己可以有條件買自己喜歡的衣服。
陸海梅則回答得簡單,“我就想考入畢節高中,去看看畢節的繁華。”
而李正聰起來回答時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沒說。
開學一個月后,我發現很多同學有厭學的現象,這其中以李正聰最為嚴重,我便從他入手。每天放學后我把他叫到辦公室談話,并進行心理疏導。隨著和他接觸的增多,我了解到他家里有好幾個姊妹,并且沒什么經濟來源。每次回家父母都會給他說家里的經濟情況,這無形中給了他很大壓力,他甚至說他想放棄學習,打算瞞著父母去外地打工——這也是為什么他不敢在班會課上談自己的夢想的緣由。
在后來與其他幾個同學的私下交流中,我發現家里經濟條件不好是導致他們厭學的主要原因。
隨后,我一面向學校反映這些學生的情況,爭取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一面又打電話給學生的家長,希望他們對孩子多鼓勵。并向他們說明孩子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去改變整個家庭的狀況。
一年以后,針對畢節輟學生和留守兒童的問題,相關政策出臺急如星火。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有雙重身份:不僅是留守兒童,而且還是輟學生。面對這么一個特殊的群體,我們怎么才能把他們勸說回歸到課堂?怎么才能讓他們的夢想不再因為經濟原因而死在搖籃里?
劉旺,七年級四班的孩子王,由于父母離異,父親為了他好好在學校讀書,自己外出福建打工,留下他一人在家。由于缺乏父母的監管和關愛,性格開朗的他很快受到社會不良青年的影響,開始厭學,逃學。班主任打電話給他父親希望他回來多關心一下孩子,但是他父親由于進了黑工廠,一直沒拿到工錢,就一直沒能回來。一個月后劉旺直接放火燒了田壩街上李姓人戶的豬圈。再也沒來學校,輟學在家,班主任把名單報到學校,我和劉義宏老師便嘗試著去勸他回來。
當時由于是冬天,鄉間的小路上結冰,每一個石粒都被覆蓋在厚厚的冰層下,我和劉老師慢慢地艱難前行,一步一驚心。三個小時后到達劉旺家里,進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破敗不堪的屋子,家里有口鍋橫放在一邊,還有一張鋪滿破舊被子的床,這便是屋中僅有的陳設,而他就睡在被窩里。我把學生叫醒后,他很詫異,看了我一眼然后接著蒙頭躲在被窩里。我和劉義宏老師分別對之進行心里疏導,并鼓勵他重新回到學校。花了好一會功夫,孩子才慢慢起來。我接著讓他談談他對父親外出的看法,他說不想讓父親外出打工,希望父親能陪著他——而他做這些事是為了讓班主任打電話給父親。這孩子以為如果父親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就會回來,哪怕回來是為了教訓他也行!我把他父親的情況向他說明后,他才有所理解,知道父親也是身不由己。
此后他回到學校努力學習,希望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這樣便可以去幫助更多的和他有相同情況的留守兒童。
時間飛快,轉眼孩子們已經到了初三畢業季,又是梔子花開,我發現在同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自己逐漸喜歡上了這份工作。
畢業之后,孩子們也進入了人生的下一段旅途:黃仁粉,選擇了貴陽中職學校學習了護理;夏典雨和劉琴選擇了畢節衛校;陸海梅考入了畢節民族中學。
李正聰在考試前向我發出邀請:“老師我考赫章二中,你來不來?”幾經思索之后,我想這也是鼓勵學生,試試吧!于是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請。沒想到就是這么一試,我便考入了赫章二中。當然,李正聰也順利考取,而他就是那個曾經連夢想都不敢說的孩子。
——幸福,是一朵美麗的鮮花,她既是人們的希望,也是社會的理想,在教育的灌溉之下慢慢生長,含苞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