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總在陣痛中前進;只要心懷希望,前途定是光明!
目送著大小光頭的離開,王森林隨后去縣里參加了一個會議。第二天回家時,父親囑咐他:“難得大小光頭這兩個孩子都是敬重你這位做哥哥的,只是你以后要格外照顧他們才是!”在得到“是”的明確答復后,父親又笑問:“你給那兄弟倆灌了什么迷魂湯,回來時是五迷三道的,就像撿了寶似的!吃完午飯后,他們父子三人就樂顛顛地回去了……”
1996年8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古城縣,設縣級古城市。這一歷史性變化,極大鼓舞了古城人民,亦預示著古城從此走上了全面發展的快車道!
此時的王森林,內心歡樂,對未來更是充滿了憧憬!因為他有過專業的學習,如政治、經濟、心理學、財務和預算等;同時,他非常關心時政與最新的科學技術、經濟變化等。譬如,以下幾點就很能說明問題——
一,回村工作后“以靜制動”。先是通過調查了解,然后調整規劃,再結合具體情況和國家政策予以實施。
二,回村首先通過走訪,了解了實情、做了實事;同時,與全體村民拉近了關系和距離,贏得了理解與尊重!
三,回村時間不長,創辦了三個企業,但都具有特定的時機和背景關系。
1.砂石供應點和水泥預制廠,是遵循市場需求和地理優勢而建立。盡管該廠的經濟效益非常好,但在創辦僅兩年之后,王森林卻果斷地予以了關閉!
記得創業之初,大家都擔心沒有市場需求;而在關閉時,大家卻是萬分不舍!但王森林考慮到國家的環保政策、河流治理……于是,他下了斷臂的決心!
2.康樂食品公司是順時順勢而為,并結合了本地的實際情況。應該說,這是一個政府扶持、多方共贏的發展模式。
公司成立當年的端午節前,腌制的紅心鴨蛋就率先上市;春節之前,野葫蘆籽和腌制野鴨系列產品全部上市;并且至今,這些產品仍是古城的主打地方特產。
3.苗木基地的建立,是天時(符合政策和市場導向)、地利(具有地理優勢,也符合當地的經濟發展需求)、人和(重視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又有本地勞動力的資源優勢)相結合的完美組合。
苗木基地前景廣闊,具有長久性和穩定性,也是建設美麗國家、美好家園的長期需求!但因為樹木的生長周期較長,所以需要投資人具備一定耐心和堅持,才能最終獲取豐厚的收益!
至于有些村民對基地股權前后的分紅持有不同心態,應該可以理解。但作為策劃者和領頭人的王森林,因為充分了解其中的經營之道,所以他始終堅持不懈、信心滿滿,后才有了圓滿的結果!
當然,基地的建成與發展完全得益于郭剛老人的敬業之心和愛鄉之情!他不僅自己事必躬親,而且積極傳授技術,為基地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專業人才。
在中國,吃飯與喝酒是一種特色文化,其中的講究和規矩,更是五花八門。
鄉村的人們淳樸善良,大多具有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過去因為農村很窮,也怕別人瞧不起,所以人們常常省吃儉用來招待客人。而其中的理由卻是非常簡單,僅僅是為了所謂的“面子”!
如今,王森林回到村里任職已快小兩年了。說句實在話,村民家里的飯菜他可沒少吃,酒也喝了不少!因為鄉村有句古話:“鄉里個燈籠,鄉里個舞。”——吃了喝了有面子,于是相互之間也有了感情;不吃不喝沒了面子,感情自然沒有,后面的工作就會無法開展。
鄉村酒席的名目實在繁多,譬如老人去世、結婚生子、參軍入學、喬遷之喜、生日壽辰等等。想想一個兩千人的村,一年該有多少的酒席?況且大家對村里干部又多是尊重,基本都是尊為座上賓,所以吃酒席的機會,真的太多太多!
剛剛回到村里時,王森林曾刻意逃避參加酒席。可有時盛情難卻,他才勉強參加。結果問題出來了,吃過飯的人家感覺面子十足,于是到處顯擺;沒吃飯的人家,感覺沒有被尊重、受到了冷落,則是見面就躲,甚至不惜繞道而行……村里的書記不參加酒席,其他村干部自然也是不好參加,于是村里的干群之間,無形之中便有了一堵墻!
?? 出現這種局面,肯定不利于工作。王森林認真思考后決定:酒席可以參加,但應該與其他客人一樣——必須隨上禮金。
在鄉村,村民家里有了喜事,請村里領導來參加酒席是為了撐門面,所以基本是不需禮金的,因為這是慣例。現在王森林要送禮金,主人則是萬般推辭;可他態度堅決,表示不收禮金便要走人,主人無奈之下只好笑納。
書記帶頭送禮金,其他的村干部只好“陪綁”。但沒過多久,王森林發現自己的工資是月月虧空,而其他村干部則更是叫苦不迭。真正是:吃窮了百姓,吃垮了自己!
要說王森林,還真讓人佩服。他遇到問題從不畏難,從不退縮,而且總愛動腦筋、想辦法!
終于,王森林有了高招,并得到村兩委成員的一致認可。其基本內容如下:一,所有的紅白喜事都定了一個禮金標準(當年數目是五至十元不等)。二,禮金均以村里的名義送出。其中,村里出大頭,個人出小頭。三,單獨宴請村里干部的酒席,一律不許參加……后來,隨著個人經濟與集體經濟的好轉,禮金數目有所提高。尤其針對參軍入伍和升學的人,除了禮金外,還有相應的補助。
在村里,常有上級部門的領導前來檢查指導工作,所以免不了有招待費用的支出。而王森林的一貫原則是:努力干好工作,態度熱情周到;但在吃喝方面,則是能免就免、能省就省。
好在當時村里沒有食堂,附近也沒飯店,常常還是延續派飯的傳統。即便這樣,只要不是特殊情況,王森林每每臨近吃飯時,還是能躲就躲、能溜就溜。
時間一長,王森林便有了“老摳”的綽號,并且很多領導私下笑說:“到了長河村,要么沒飯吃,要么不好吃!”以致后來,許多來村的上級領導都是積極麻利地結束工作,并自覺撤離。
其實,對于王森林的這種做法,多數領導都是表示了理解與支持!畢竟村里沒有這方面的經費開支,而且對方工作出色、為人熱情真誠!再說對方個人并不小氣,只要隨時隨地碰面都是私掏腰包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