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維里的墻》在蔡叔的過濾優化下,總結出了20個知識要點,讓我既吸收了書里的精華,也汲取了蔡叔的智慧,我想這就是螞蟻私塾的價值所在——為你提供更有價值的知識。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假設大家的目標都是成功),確如古典老師所說總是有堵墻橫在那兒阻礙我們前行,它是如此巨大,以致我們繞不開、翻不過,好不容易爬上墻頭偷瞄到成功的風景,卻總是無法翻越它奔向成功。路本來就不好走,偏偏還有墻,成功之路誰能說不艱辛呢?
可道路越艱辛,終點的風景就越迷人,與其翻墻,不如拆墻。回顧本書,20個要點似乎在我腦海里進行排列組合,成了一套拆墻心法,整本書的智慧變得更加立體和生動了。這套拆墻心法的口訣就是:拆掉兩堵墻,走好一條路。
心法一:拆掉自己建的墻——接受失敗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設墻的,其實是我們自己。害怕失敗才會對安全感產生強烈偏好,而恐懼也在這時扎根心底,對自己做不好的事感到害怕甚至埋沒掉興趣,與其在這個充滿不公的世界里掙扎,不如選擇在舒適區里做一只埋頭的鴕鳥,既然整個世界都對不起自己,那就注定了我無法取得成功。要我去突破?還是算了吧,好不容易有了現在的生活,現在逃離舒適區,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
這一套邏輯就是思維定式,也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立的一堵墻。
首先要拆掉的,就是這堵自己建的墻。失敗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失敗,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失敗。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經歷過失敗,但我知道只有經歷了失敗的人,最后才能走向成功。成功的人把失敗當養分,當雨露,他們借著失敗一步步走上正確的道路;而失敗的人把失敗當典型、當墻壁,他們就在失敗面前退卻,永遠停留在那里。
大膽接受失敗,直面恐懼,丟掉安全感的枷鎖,正確對待自己的興趣,從此不再做一只埋頭的鴕鳥,放下對沉沒成本的執念和世界存在絕對公平的幻想,才能打破思維定式,摒棄受害者心智,奪回自己大腦的控制權。最后,才能拆掉自己建的墻。
心法二:拆掉別人建的墻——獨立思考
從小到大,總會有人告訴你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小時候是衣食住行,長大了是為人處世。聽著聽著,我們就容易活在別人的世界里,婚姻的幸福,那是父母認為的幸福;職場的成就,那是老板認為的成就;社交的利弊,那是閨蜜朋友認為的利弊;連追求的成功,也是別人定義的成功……
那什么是自己的世界?經過自己獨立思考構建的世界,才是自己的。我們可以聽取父母的建議去相親交友,但是適不適合結婚一定是由我們自己來做判斷、做決定,想清楚自己是真心喜歡還是僅僅孤獨寂寞冷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按照老板的要求去追求業績,但一定要知道這些業績的價值所在,是不是能給我們帶來自我實現的滿足感,是不是和我們的個人追求相符合,想清楚努力工作的根本動因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在人際交往時問下閨蜜朋友的意見,但是不能以閨蜜甚至普通朋友的喜好來決定人際交往的方式,要不然跟小學生的“大家都不喜歡你,所以我也不跟你做朋友”的幼稚想法有啥分別?想清楚對方是否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和我們開展人際交往的初衷才是最重要。
獨立思考,追求自己的幸福,定義自己的價值,追求自己認可的成功,才能拆掉拆掉別人在我們心中建立的墻。
心法三:走出一條通往成功的路
拆掉兩堵墻后,就是走好每一步,才能更高效地通往成功。要把這條路走好,首先要認識到社會的變化是迅速的,沒有什么職業規劃可以一成不變地規劃你的一生,在選好目標以后,朝著目標而做出的努力才是有價值的努力。而在努力之前,不要去妄想我們可以完美地分析利弊,敢于行動往往會好過一味等待,抱著試錯的心態小范圍地觀察和嘗試,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到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選擇正確的方向再全情投入、放手大干才能獲得明顯進步。不要總是用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比,認識短處固然重要,但發揮比較優勢才能走得更快更遠。最后,即使遭遇失敗也不要氣餒,世上本沒有絕對的公平,不要自己設墻,也不要讓別人給你設墻。
拆掉兩堵墻,走好一條路,知易行難,旅途必然充滿艱辛,但這是對自己心智的磨練,超越現有的心智障礙,不斷追求更成熟、更健康、更有效的心智,也許就是成功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