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住的宿舍樓內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大家各忙各的學業,各過各的生活,彼此也沒有太多交集。有時候,七八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一同乘上電梯,在這樣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倒也沒有誰會感到有什么稀奇。其實,在這個國家里,我們都是名副其實的“老外”。
我住的宿舍是被稱為“WG”的合租房,大門進來之后,依次排開四個房間,房間大小不一,價格也不同。WG里有兩個洗手間,其中一個洗手間里帶有淋浴房。WG里還有一小塊兒公共區域,用來擺放冰箱、餐桌和碗柜。通常一個房間里住一個人,男女不限,房間都是由宿舍管理處負責進行分配的。幸好我住的WG里全是女生,這讓我覺得生活起來方便了很多。雖然住在一套房子里,但因為大家平時都忙著上學、打工,作息時間也不同,所以真正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并不很多。
住在離大門口最近那間房的是一位印度姑娘,因她樣子非常“卡哇伊”,所以我在心里管她叫“小Q”。小Q來德國是為了做一年期的學習交流,全英文授課,所以她不會說德語。印度人講起英語來,經常有很重的口音,好像舌頭在口腔里打卷兒似的。小Q的英文不錯,起碼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不會因為口音的問題搞不清她的意思。她很好學,常會指著一些東西問德語該怎么講。有幾次因為語言不通,她在超市購物的時候遇到了些麻煩,這更堅定了她學習德語的決心。
以前聽人說,印度人的習慣是“點頭不是,搖頭是”,也就是說,當他們點頭的時候,表示他們不同意,而搖頭的時候,表示他們很贊同。自從認識了小Q,我才真正見識到了。有一天,小Q在廚房里做飯。長粒兒米、蔬菜、各種調料碼放在灶臺上,我好奇地湊過去看她那幾包調料。之前我一直以為,咖喱就像咱們用的胡椒面、辣椒面一樣,是種叫做咖喱的植物磨粉制成的,經過小Q一番深入淺出地介紹,我忽然明白了,敢情這咖喱其實就跟咱們用的十三香一樣,是由多種香料配置而成的。看我明白了之后,小Q高興地像鐘擺一樣直晃腦袋,咧開嘴笑著,在黝黑的皮膚的襯托下,牙齒顯得格外白。我問她要不要嘗嘗我剛做的西紅柿炒雞蛋,她連連點頭,嘴里卻說著,“我是純素食主義者,不吃雞蛋,不吃。”我被她的反應搞糊涂了,后來想起“點頭不是,搖頭是”的典故,忍不住哈哈笑起來。小Q 跟我講,她的家族因為信仰的緣故,堅持純素食,她從來都沒有吃過一丁點肉和禽蛋,因為沒嘗過味道,所以即便看到了,也不會有想吃的欲望。看著她一臉認真的樣子,我相信她說的是真話,看來,信仰的力量著實巨大,能幫助人們抵制住口舌之欲。
小Q住了沒多久就搬到學校附近的宿舍去了,分別的時候我們互留了郵箱地址,約好有空再見。但是分別之后,我們再未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