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無意義」

前些日子寫了這篇《來,我們一起談談無意義》談米蘭昆德拉的新作《慶祝無意義》,順帶說了一下自己對昆德拉作品形式上的一點體會。我是個不大看別人評論的人,所以老生常談也罷拾人牙慧也罷,我都不太清楚,只是想說自己的一點感受。

看過兩遍《慶祝無意義》之后,我就把它放回書架了。但好的作品總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想起它。就像當初看完《東京物語》之后,感慨了一番導演的牛叉就不了了之了。長一段時間以后,在一次等車的間隙,我腦海里竟突然出現了這部作品里的一個鏡頭。我承認那一瞬間,讓我感動很久,我想到了時間和時間帶來的變化。

這次同樣也是如此,我常去的圖書館在一個宏大的廣場旁邊,每次穿過廣場要經過一條長椅,長椅上有時有人,有時空著,不管你看或者不去看它,它都在那兒。也許一條長椅也會出現在藝術作品里,或是文學或是繪畫或是戲劇或是電影,但當它出現在這些藝術形式里面時,它注定會被賦予一定的意義,他空著或是被坐著,都要傳達出相應的信息,它的存在是有意義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只是一條長椅,它靜靜地在那兒,沒有任何的意義。

所以我想到了《慶祝無意義》,昆德拉一生都在追求小說藝術的表現力。但在這部可能是他最后的一部小說里卻帶著反小說甚至是反藝術的意味。小說里的人物和情景就像廣場上的那條長椅一樣,他們一直在那兒,他們出現在這部小說里純粹是一種偶然,就像我們拿起手機閉上眼睛隨便按下快門,那些被拍下來的景物是偶然的,無意義的。劇中那個喋喋不休的說話人,誰也沒有在意他說什么,大家甚至已經遺忘他了,他持續的這種狀態讓他變得無意義,可能有意的沉默會讓他頓時變得的充滿著意義,但這時他就已經成為另外一個人了。

還有穿插進來的有關斯大林的笑話,男男女女間的趣事,我不知道有多少評論家會在這些故事里面挖掘「意義」,可能它們的存在真的只是偶然,是昆德拉的隨手而作,他們本來就在那兒,只是被作者隨意拉了進來,他們的意義可能就是「無意義」。

當然,不管是那些被我們隨手拍進相片里的景物還是昆德拉筆下的人物,他們既然被放進了一種藝術的框里面,從他們被放進去之后,他們也就不可避免的被給予了一定的意義,哪怕是打著「無意義」的旗號。

我們可以說生活的本質是無意義的,但是我們也可以說生活里沒有無意義,前提是把我們的生活當成一種藝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文/夏蓮 此刻,教室靠窗的位置,桌子上趴著一個我,像一只耷拉著腦袋的小狗軟軟的趴在門檻上,只是它的天氣一定是陽光明...
    周小錦閱讀 269評論 34 8
  • 規劃:IDC規劃、服務器規劃、ISP規劃、服務器規劃、預算規劃 管理:配置、事件、容量、需求、資源、成本、問題 安...
    mlj0503閱讀 56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