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設計方法總結 | 《don't make me think》讀書筆記

回顧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我們會說web1.0是以門戶網站為代表的時代,web2.0是以搜索引擎為代表的時代,web3.0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我們又在提「人工智能」、「VR/AR」、「大數據」等風口。仿佛web網站已有那么一些遙遠。但是技術的迅猛發展總是要有一個承載體,移動端更符合用戶的碎片化使用場景,但是web則更為正式,在一些專注場景下的使用、品牌宣傳等更為適用。

那么,我們該如何設計一個網站呢?

互聯網界的大佬們有提到「極簡設計」、「克制」、「自然」、「符合人性」等等,這些設計原則我認為可以用一句話概括——don't make me think。如果一款產品做到了「不讓用戶思考」,那么至少在用戶層面,它是一款好的產品。

《don't make me think》這本書中,講述了網站設計的原則。本文根據 書中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思考,進行內容的總結和解讀。

一、用戶(我們)是如何瀏覽的?

只有知道了用戶如何使用和瀏覽網站,我們才能把網站設計得更為易用。關于用戶瀏覽,有以下三個事實——

第一個事實:我們不是閱讀,而是掃描

我們為什么掃描——

(1)我們總是處于忙碌之中;

(2)我們知道自己不必閱讀所有內容;

(3)我們那善于掃描

第二個事實:我們不作最佳選擇,而是滿意即可

在設計頁面時,我們通常假設用戶只是掃過整個頁面,考慮到所有可能的選項,然后選擇一個最好的。然而,事實上,大多數時間里我們不會選擇最佳選項,而是選擇第一個合理的選項,這就是滿意策略。一旦我們發現一個鏈接,看起來似乎能跳轉到我們想去的地方,那就是一個我們想去的地方,那就是一個我們將會點擊它的大好機會。

那么,為什么web用戶不尋找最佳選擇?

(1)我們總是處于忙碌之中

(2)如果猜錯了,也不會產生什么嚴重的后果

(3)對選擇進行權衡并不會改善我們的機會

第三個事實:我們不是追根究底,而是勉強應付

為什么會這樣?

(1)這對我們來說并不重要

(2)如果發現某個事物能用,我們會一直用它

二、設計網站需要遵循的原則

基于用戶的瀏覽習慣和使用習慣,我們在設計網站時需要遵循一些原則,以便于讓我們的產品達到「don't make me think」的目標。

原則一:建立清楚的視覺層次

一個視覺層次清楚的頁面有三個特點:

(1)越重要的部分越突出

(2)邏輯上相關的部分在視覺上也相關

(3)邏輯上包含的部分在視覺上進行嵌套

原則二:習慣用法是你的好幫手

所謂的習慣用法,指的是符合我們習慣認知的一些設計。比如報紙的排版,是我們的習慣認知,那么一些資訊網站/門戶網站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借鑒報紙的排版,這樣比較符合用戶的認知習慣。

關于web上的習慣用法,有兩點非常重要:

(1)它們非常有用;

(2)設計師通常不愿意利用它們

習慣用法可以避免出錯。如果設計師想要改變習慣用法,那么需要權衡一下,新的設計所能帶來的收益,是否足夠讓用戶放棄過往的習慣用法?

原則三:把頁面劃分成明確定義的區域

原則四:明顯標識可以點擊的地方

原則五:降低視覺噪聲

讓頁面不易理解的一個最大原因是視覺噪聲,實際上有兩類視覺噪聲

(1)眼花繚亂

(2)背景噪聲

原則六:krug可用性第三定律——去掉每個頁面上一半的文字,然后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

去掉沒有人會看的文字有幾個好處:

(1)可以降低頁面的噪聲;

(2)讓有用的內容更加突出

(3)讓頁面更簡短,讓用戶在每個頁面上一眼就能看見更多的內容,而不必滾動屏幕

三、關于導航設計

1、當用戶在瀏覽時,他是怎么想的?

——網絡導航101法則

(1)你通常是為了尋找某個目標

(2)你會決定先詢問還是先瀏覽

(3)如果選擇瀏覽,你將通過標識的引導在層次結構中穿行

(4)最后,如果找不到想要的東西,你會離開

在web 上的體驗缺少了許多我們在生活中用來同空間相處的感覺,想想在瀏覽網站時有下面這些情況,你的感受會如何?

(1)感覺不到大小

(2)感覺不到方向

(3)感覺不到位置

鑒于這些糟糕的感受,網站導航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1)它給了我們一些固定的感覺

(2)它告訴我們當前的位置

(3)它告訴我們如何使用網站

(4)它給了我們對網站建造者的信心

2、如何設計一個好的網站導航?

(1)運用web導航習慣用法

(2)網站的常用結構——

1)網站-網站的欄目-下一級欄目-下下一級欄目,以此類推-本頁-本頁的各個區域-頁面元素

欄目:有時候也稱為主導航條,是到達站點主要欄目的鏈接,即站點層次結構的最頂層

實用工具:是到達網站中不屬于內容層次的重要元素的鏈接

只要跺三次腳,說“我要回家”:持久導航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把我們送回主頁的按鈕或鏈接

2)提供搜索:由于搜索的潛在威力和喜歡搜索的用戶比喜歡瀏覽的用戶更多,因此除非站點規模非常小而且組織得很好,否則每個頁面都應該有一個搜索框或一個到搜索頁面的鏈接。

(3)利用面包屑導航:

about.me的面包屑實現最完美的,它體現了幾項最佳實踐:

1)把它們放在最頂端

2)使用“>“對層級進行分隔

3)使用小字體

4)使用了文字”你在這里“

5)將最后一個元素加粗

6)沒有把它們用做頁面的名稱

(4)運用標簽

喜歡標簽的四個理由:

1)它們不言而喻

2)它們很難錯過

3)它們很靈活

4)它們暗示了一個物理的空間

3、后備箱測試

想象你被蒙上雙眼,鎖在車子的后備箱中,車開動一會兒后,把你放在某個網站內容的某個網頁上,如果這個頁面設計良好,當你出去眼罩時,應該能毫不猶豫地回答出一下問題:

——這是什么網站?(站點ID)

——我在那個網頁上?(網頁名稱)

——這個網站的主要欄目有哪些?(欄目清單)

——在這個層次上我有哪些選擇?(本頁導航)

——我在導航系統的什么位置?(“你在這里”的指示器)

——我怎么搜索

通過后備箱測試,我們能夠review自己的網站,是否做到了「don't make me think」


四、關于可用性測試

1、什么是可用性測試?

讓一群具有代表性的用戶對產品進行典型操作,同時觀察員和開發人員在一旁觀察,聆聽,做記錄。

該產品可能是一個網站,軟件,或者其他任何產品,它可能尚未成型。測試可以是早期的紙上原型測試,也可以是后期成品的測試。

2、關于可用性測試最大的秘密就是:測試對象是誰并不重要。對大部分網站來說,你只需要懂得上網基本知識的用戶就可以了

3、關于測試的幾個事實:

(1)如果想建立一個優秀的網站,一定要測試

(2)測試一個用戶比不做測試好一倍

(3)在項目中,早點測試一位用戶好過最后測試50位用戶

(4)人們對招募用戶代表的重要性估計過高

(5)測試的關鍵不是要證明什么或者反駁什么,而是了解你的判斷力

(6)測試是一個迭代的過程

(7)沒有什么比現場用戶的反應更重要

4、應該測試多少用戶:

每輪測試的理想用戶數量應該是三個,最多是四個

前三個用戶很可能會遇到幾乎所有最明顯的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多做幾輪測試,而不是寫下每輪測試里面發現的所有問題。

5、測試什么,什么時候測試:

測試內容分為兩種:理解測試和關鍵任務測試。

理解測試:測試用戶是否理解網站所傳達的信息

關鍵任務測試:觀察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如何完成常見操作,以及在操作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事

測試時間:早期原型的測試,或者后期成品測試

測試結束后,務必立即回顧測試結果:

(1)給問題分類;

(2)解決問題(即測試到的問題給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6、可用性測試中的常見問題

(1)用戶不清楚概念

(2)他們找不到自己要找的字眼

(3)內容太多了

7、可用性是基本禮貌

降低好感的幾種方式:

(1)隱藏我想要的信息

(2)因為沒有按照你們的方式行事而懲罰我

(3)向我詢問不必要的信息

(4)敷衍我,欺騙我

(5)給我設置障礙

(6)你的網站看上去不專業

提高好感的幾種方式:

(1)知道人們在你網站上想做什么,并讓它們明白簡易;

(2)告訴我我想知道的

(3)盡量減少步驟

(4)花點心思

(5)知道我可能有哪些疑問,并且給予解答

(6)為我提供協助,例如打印友好頁面

(7)容易從錯誤中恢復

(8)如果不確定,記得道歉



網站是一個承載體,它幫我們傳達出想要給用戶傳達的信息;網站是一個解決方案,它幫用戶解決用戶所遇到的問題。因此,讓用戶理解你所想要傳達的,讓用戶能夠不費任何成本就能夠使用網站,是對網站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要求。希望我們能夠打造出一個「don't make user think」的網站。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