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本質是什么?
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為顧客服務嗎?
在《商戰》一書中,作者杰克.特勞特提出:商業本質并非為顧客服務,而是在同競爭對手的對壘過程中,以智取勝、以強取勝。簡言之,商業就是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敵人就是競爭對手,戰場就是顧客的心智,顧客就是要占領的要地。
雖然質量上乘、以客戶為中心的需求和服務是產品/商業競爭的基礎,但是產品、服務同質化的今天,占領顧客某一心智中的“制高點”,方能取得市場上的勝利。因此具備競爭戰略的洞察力和決斷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渡虘稹肪褪且槐局v如何利用軍事戰略思想占領客戶心智的“制高點”的書。
簡言之,這本書主要講了商戰的兩大原則和四種戰略形式。
1.兩大軍事原則
1.1 兵力原則
兵力原則:必須在決定性的地點投入盡可能多的軍隊進行戰斗。
兵力原則是所有戰爭原則中最基本的一條,在曠野中,兩軍交火,兵力多的一方總會占據優勢。簡言之,就是弱肉強食法則——大魚吃小魚,大企業打敗小企業。兩個公司交鋒時,上帝更偏向力量更強的一方,這是商戰中的數學法則。
如果有一個尚未開發的市場,那么擁有更大銷售力量的公司最終會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而在數量上處于劣勢的部隊其戰爭藝術在于,要在進攻點和防御點投入更多的兵力。
在商戰中,質量和數量都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但數量有時卻能以絕對的優越性壓倒質量差異。在集結質量差異越來越小的時候,不能指望優秀員工和優質產品來打勝仗,要打勝仗得靠優秀的戰略。
1.2 防御優勢原則
防御并不意味著消極被動。克勞塞維茨曾說:“防御本身就是一種逆向行動,因為它致力于抵御敵人的意圖,而不是被自己的意圖所困擾?!?/p>
防御就其本身來說比進攻強,防御優勢原則已經證明是戰爭中更強有力的一種形式。防御優勢原則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思維正常的軍事指揮官絕不會給勝利制定一個時間表。
(2)進攻要想成功的話,應該在進攻地點至少投入多于敵方三倍的兵力。
(3)要在有絕對優勢的地方開展進攻,不要在沒有勝算的情況下開戰。
(4)奇襲產生的摩擦使得防御更有力。
(5)發動進攻需要時間。
商戰是在心智中進行的,每天,戰爭在你自己的心智中以及你顧客的心智中都在進行著。
繪制出心智地圖,探察其他公司的形勢,要找出是哪家公司在占據客戶心智的制高點。在面對一個試圖瓜分市場的對手時,公司可以增加兵力以控制整個陣地,也可以撤回兵力守好自己的基地。學到占領營銷“制高點”的重要性和避免“防守嚴密”的競爭對手的必要性,能讓你擁有一種極大的優勢。
2.戰略形式
在《商戰》一書中,商戰并非只有一種,而是有四種。你首先要做的重要決定就是知道你要進行的戰爭的種類或形式。
這一部分主要講了四種不同的戰略形式:防御戰、進攻戰、側翼戰和游擊戰,每一種戰略形式都有三條基本指導原則,并且適用于不同的企業。
2.1防御戰
防御戰適用于市場份額處于領導者的公司。
原則一:只有市場領導者才能打防御戰。
只有被顧客認為是領導者的公司才能被定義為真正的領導者。
原則二:最佳的防御就是有勇氣攻擊自己。
你要通過介紹新產品或新服務來取代現在的產品或服務,以此強化領導地位。進攻自我可能會犧牲眼前的利益,但是卻有一個最大的好處,但最大的好處是保衛市場份額,而這才是打贏商戰的最終武器。
原則三:強大的進攻必須加以封鎖。
如果領導者錯過了自我攻擊的機會,還可以復制競爭對手的行動來防御競爭。但是,領導者必須在進攻者站穩腳跟之前迅速行動起來阻止它,坐等只會貽誤戰機。
2.2進攻戰
進攻戰適用于市場份額處于第二或第三的公司。
原則一:領導者位置的強勢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處于第二或第三位的公司考慮的重點應該是領先者在市場中的強勢,把精力放到研究領導者身上。如果你的品牌名和領導品牌幾乎一致,那你很難成為領導品牌的對立面。不管第二位的公司在某一類產品上的實力多么強大,假如領導者在這方面也相當強大,前者絕沒有勝算。
商戰是場心理戰。在這場戰爭中,人的心智便是戰場,一切進攻都應該以此為目標,把重點放在破壞敵人的士氣上。你的武器應該是語言、文字、圖像和聲音。
原則二:在領導者強勢中發現弱點,并向這一弱點發起攻擊。
要在領導者“強勢”中找弱點,而不是在“弱勢”中找弱點。只有領導者強勢中所固有的弱點,才是其無法避免的,要避免就必須付出同時放棄強勢的代價。
原則三:在盡可能狹窄的戰線上發動進攻。
最理想的進攻狀態是單一產品。在狹窄的戰線上發動進攻時就會用上兵力原則,即集結兵力,達到局部兵力優勢。
企業若是一下子在非常廣闊的戰線上投入多種產品,發動全面進攻,企圖盡快獲取盡可能多的領地,那它最終一定會喪失所有的領地,并且損失還會更多。因為任何時候,領導者總是有絕對的力量優勢,無論是財力資源、產業關系、分銷渠道還是顧客認知。
2.3側翼戰
側翼戰,是為了奪取或削弱領導者的市場占有率。不管對于商業還是軍事來說,側翼戰都是一種大膽的行動,就像是一種賭博,而且是一場豪賭,需要對每天每日、每時每刻制定周密的計劃。比起其他戰略形式,側翼戰更需要掌握作戰原則,還要有預見戰局發展的遠見能力。
原則一:最佳的側翼行動應該在無爭地帶進行
發動側翼戰,并不需要生產出不同于市場任何已有產品的新產品,要創造和維持一個獨特的新品類,第一個搶戰細分市場。側翼包抄能否成功,常常取決于你創造和維持一個獨特的新品類的能力。但防御者可能會否認新品類的存在,進而挫敗你的進攻。
尋找細分市場或利基市場,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要想發動一次真正的側翼戰,你必須第一個搶占細分市場。進行側翼戰,還必須要有充足的資源、資金準備,否則中途沒有彈藥會敗得更慘。
原則二:戰術奇襲應該是計劃中的重要部分。
原則三:追擊與進攻同等重要。
大多數企業規劃的重點是保護企業避免失敗,所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都花在了保護舊產品與舊市場上,卻很少顧及對已取得的成果加以鞏固。建立穩固地位的最佳時間是在開始階段,那時產品剛剛上線,新穎誘人,競爭對手甚少或弱小,這對你來說是種不能長久享受的奢侈。
商戰成功的關鍵在于,要針對你的競爭對手制定戰略戰術,而不要針對你自己。書中給出了側翼戰的7種形式,一討論不同情境下側翼戰的打法。側翼進攻是一種賭博,有可能大獲全勝,也有可能慘敗而歸。開辟新市場,有遠見。
2.4游擊戰
游擊戰適合于小公司,使得小公司也能以此屹立于強者之林。大公司控制著新聞版面,然而小公司卻控制著地形。
原則一:找一個細分市場,要小到足以守得住。
側翼戰是經過策劃,在距離領導者較近的前線刻意發動的,其目標是奪取或削弱領導者的市場占有率。有時,游擊戰的公司很容易受到誘惑把游擊戰改為側翼戰,也就是試圖靠近行業領導者,削弱領導者的地位并以此提高自己的份額。這仍然是個兵力集中的問題。從本質上說,游擊公司起步時力量有限,他為了生存必須堅定地抵制住分散力量的誘惑,找到并專注領導者難以占領或不屑占領的利基市場,不會侵犯領導者的利益。
原則二:不管你多么成功,永遠不要像領導者那樣行動。
游擊公司還能利用規模小的特點,迅速做出決斷。要做到全線投入,不浪費一個人力。
原則三:一旦有失敗跡象,隨時準備撤退,公司只要存活下來,就可以來日繼續戰斗。
在小公司,一個人的靈感就足以推出一種新產品,在大公司同樣的情況會被埋沒在公司委員會中長達數個月。
書中還給出了六種游擊戰形式:地理游擊戰、人群游擊戰、行業游擊戰、產品游擊戰、高價位游擊戰和發展同盟。
行業游擊戰成功的關鍵是窄而深,決不能廣而淺。
一般來說,在每100家公司中,只有1家應該打防御戰,2家打進攻戰,3家側翼進攻,剩下的94家都應該打游擊戰。
3.戰略與戰術
心智就是戰場,心智中沒有“事實”一說,只有認知,而認知就是事實。產品只是承載戰略的工具,你不能從更好的角度思考問題,只能從差異上進行思考。如果你沒有占顧客心智中制高點的話,只有一個好產品是遠遠不夠的,勝利通常屬于控制了顧客心智陣地的那一方。
3.1?產品創新
無論是已經勝利的守方,還是試圖占領市場的攻方,都要有創新的精神。前者是防止喪失市場,所以要用創新的產品來保衛自己的市場,并對付新興的產品。后者是為了搶占已有市場,或占領新市場,通過創新產品,來爭得用戶。
3.2?產品定位
除非你有足夠的實力,否則一定要集中兵力。
3.3?關于戰略和戰術
(1)戰略服從戰術
戰略目標就是讓戰術層面的工作順利進行。戰略應該自下而上制定,而不是自上而下。商戰戰略應該從市場一線的泥濘中發展出來,而不是出自象牙塔內的臆想。戰略只有同顧客和競爭者接觸時,才能判斷出它們的有效性。
(2)戰略指導戰術
戰略上要有統一戰線,在任何時刻,一個公司的戰略計劃應當只能瞄準唯一的目標。這個目標應該優先占用公司的資源,稱為“單一焦點”。 行動不能脫離戰略,戰略不能脫離戰術。 分權管理和缺乏一致性的整體戰略必將導致多點進攻。
(3)運用后備軍
一位企業家倘若投資兩項業務而非一項,就會陷入戰略缺乏后備軍的陷阱。一項業務無法作為另一項業務的后備軍,因為兩項投資都不能在緊急時刻迅速得到清算。更好的做法是,啟動一項業務,而留下流動資金作為后備軍。
3.4?關于商業將領
1000個杰出人物中,可能才有一個真正的將領。 商業將領必須靈活機動,有膽識和勇氣,通曉事實和規則,還需要一定的運氣。
在商戰中,不是你想干什么,而是你的敵人或競爭對手要你做什么,不是關注你的股票價位,而是與競爭對手相比贏得了多少客戶。
大道相通,我有一種迫切的愿望讀一讀《戰爭論》和《孫子兵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