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知識管理、個人管理、精進成長儼然是風口上的“豬”,鋪天蓋地而來,猶如一股股暖心又勵志的另類雞湯,騷動著每個積極上進、努力奮斗而又缺失方法的心。
? ? ?一方面這類知識有著天然的制高點,能夠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語,加之以獨特傳播者獨特的視角進行解釋和例證,然后廣泛傳播、普度眾生,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人人都能夠看到那個為夢想、為目標、為內心不斷努力奮斗的自己。
? ? ?另一方面,這類知識的傳播還有這肥沃的土壤,那就是中國中產階級日益增長的、數量龐大群體規模以及與其相匹配的思想認知、階層界限、群體認同的缺失,中產階級們渴望在自身價值上能不斷提升不斷精進,而長久以來的傳統教育、應試教育并沒有傳授相應的方法和路徑。于是邏輯思維、李笑來等適時出現,填補空白,同時又反過來推動了內容創業、知識有價理念的指數級傳播。
? ? ? 雖然我一直不認同這類傳播者以及他們的做法,但是對于他們的理念、說法以及觀點,我還是義無反顧地舉雙手贊同,畢竟誰不喜歡那個為夢想、為家庭、為個人努力奮斗的自己呢。就像周星馳說的,人如果不奮斗,那跟咸魚有什么區別呢?
“衡量你的學習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是:學習之后,你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變。如果你學習之后和學習之前,思考和行動都一樣,那么顯然這樣的學習是無效的。”
回到正題,作者開篇就告訴我們上面一段話,不禁背脊發涼。這說的不正是我么,“聽過了無數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那是我是“低水平勤奮者”。
成甲告訴我,必須要擺脫這種狀況,那么唯有運用好“臨界知識”才是正道。
一、什么是臨界知識
注:總覺得這個這個概念怪怪的,臨界是一種狀態與另一種狀態的跨越點,而從書中來講,似乎叫“多元結構知識”比較合適。
所謂“臨界知識”,是指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也就是少數的、能夠給我們帶來關鍵影響的知識。
關鍵句: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拼的不再是知識的數量,也不再是知識獲取的速度,而是知識的深度,也叫認知深度。所謂的認知深度,就是“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能夠跳出問題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況;在尋求答案的時候,能夠根據理由可信度判斷是否接受這個結論。”
二、如何掌握臨界知識
(一)前提:跳出“低水平勤奮陷阱”,表現為看更多的書,記更多的摘記。
做法:升級你的讀書方法:1、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系;2、放慢速度,讓讀書事半功倍;3、從讀書到發現臨界知識
(二)心態準備(底層心態)
1、綠燈心態:要打破習慣性防衛,積極地考慮新觀點里有價值的地方。
2、以慢為快:把時間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啟發的觀點和自己沒想明白的問題上
(三)三個方法
1、反思:(1)從小事反思,深入突破;(2)把生活案例化處理;(3)培養寫反思日記的習慣。
“人之所以會改變,是因為他得到了反饋。”很簡單的一句話,卻觸及了最關鍵的問題——我們之所以不改變,常常因為我們沒有得到正確而及時的反饋。
2、以教為學
3、刻意練習
(四)三個技巧
1、養成記錄的習慣。如實記錄每一件重要事情的整個發展過程,包括發生了什么,如果發生的,為什么發生。記錄的過程會逼迫我們主動去思考,去挖掘更深層次的關系,幫助我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2、養成定期回顧的習慣。具體可以分為周/月度回顧、年度回顧、五年以上的回顧。每一種回顧側重點不同,周/月度回顧側重于審視問題解決思路,年度回顧側重于檢視基本思維方式和激發靈感,五年以上回顧側重于探尋基本規律如何影響生活。
3、養成付費購買的習慣。通過付費形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用別人的整理成果,可以節省很多時間,才能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臨界知識學習上。
三、如何應用臨界知識
(一)如何發現自己的臨界知識
1、從天賦開始。認真的檢查下自己在哪些方面上有天賦,把它培養成自己的能力。
2、如果沒天賦,從興趣開始。
(1)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
(2)找到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多問個為什么,這條結論怎么來的,找到推論依據。
(3)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這個意思其實就是5why法,向更深層次提問,找到根本原因。
(4)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者自己創造一個假設,并驗證。當步驟3失效時,就只能自己給一個合理化的假設了,然后想辦法去驗證自己的這個假設。
(二)如何應用臨界知識
1、解釋問題的三個層次:
(1)現象層面——what;
(2)技術規律層面——how;
(3)底層規律層面——why
2、用臨界知識構建自己的“能力圈”
查理·芒格說:“不能界定邊界的能力,稱不上真正的能力。”
你必須讓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四、臨界知識的應用
1、復利效應
復利的本質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循環。做公眾號、人脈、投資,都是一樣的,它們背后都是復利模型。這個世界的基本運作規律之一就是復利模型。
2、概率論
(1)為大概率堅持,為小概率備份
第一,如果我們在大概率事件上持續投入,大概率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會極大增加。更確切地說,我們在高期望的事件上持續投入(結果發生的概率雖然小,但是回報足夠大),堅持下去會獲得高期望收入。第二,我們要有冗余備份、安全備份,防止小概率事件給我們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2)小概率下總有“幸運兒”,但你學不來
總結:概率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礎工具,也因此成為臨界知識的重要基礎。概率思想對我們的啟示是:在不確定的世界里,我們可以選擇不斷地投入成功概率最大的事情當中,并且避免小概率事件給我們帶來的致命打擊。
從長期來看,一直投入最大賠率的事情,終究會有回報。
3、黃金思維圈
第一個層面是what層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們具體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個層面是how層面,也就是我們如何實現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個層面是why層面,也就是我們為什么做這樣的事情。
思維方式成就一個人
任何一個領域中的頂尖人才思考問題都不會被問題展示出的what所迷惑,而會思考問題背后的本質。這也是黃金思維圈最大的價值:透過問題的表象看到問題的實質。
抓住why的本質,激發how的創意
4、進化論
“與鬼共舞”是進化論中的一個概念。其大意是說一個物種在適應過去的環境時,會形成一種行為A;當環境發生變化不需要行為A了,可物種仍然會延續過去的做法,就像與鬼魂共舞一樣。
坐以待斃,是最危險的。想要在變化的世界里生存得更好,你得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快速響應。
巨大的成就,絕不是來自簡單的個人努力。你再努力,一天也只有24小時;只有在資源重組的巨大變革中抓住機遇,才能讓形勢的浪潮將你推送到成就之巔。IBM公司、微軟公司、蘋果公司、谷歌公司、Facebook,它們站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之巔。用現在流行的話說:你要做那個站在“風口”的豬。如果你對刮來的風無動于衷,沒有成為下一個喬布斯,那也沒什么。可是,如果你看到龍卷風來了,卻沒能像索羅斯的父親那樣撒腿就跑的話,結果就不好玩了。
位置比努力重要
索羅斯說:你是否能夠存活下來,取決于你是否意識到常規根本不適用。想要在變化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首先你要意識到環境發生了變化
你在哪兒比你干什么更重要。
找到人脈中心。就是那些處于信息中心的點。如果你想讓自己有更多的信息優勢,要么自己成為人脈中心,要么結識更多的人脈中心。
死于“知道”得太多
很多機會,不是死在你不知道,而是死在你知道得太多,卻沒有行動。那么有辦法破這個局嗎?很幸運,至少有三個方法可以嘗試。
第一,祈禱自己擁有冒險的基因。
第二,精益創業,最小成本試錯。
簡單地說,就是最小成本,快速試錯,快速改進。
面對環境變化的時候,如果不敢確定,你可以先小成本測試,找到相對靠譜的方案后,再加大投入,直至全力以赴。
第三,模仿領先者的行動。
事實上,多數情況下,抓住一個趨勢并不需要你是第一個看見的;你只要是第一批跟進的,就能夠享受到變革的紅利。
你能模仿的成功,往往是和你一個能力層級的人的成功,因為你們影響資源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基本相似。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能采取行動,改變多少
總結
在變化的環境里,行動的跟進常常是遲緩的,我們會在新的環境中“與鬼共舞”。因此,我們應該構建信息優勢,讓自己及時看到環境的變化。
但是,知道和做到是兩碼事。正確的方法論(精益創業)和模仿同級別最優秀人的做法,能夠讓你在沒有冒險基因的情況下,更好地把知道變為行動。
5、系統思考
(1)思考“關系”,而非“人和事物”
(2)系統思考:找到關鍵解
系統思考的一個迷人之處在于:我們可以通過系統模型分析,找到系統關鍵解,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所謂系統關鍵解,是指一個系統中的特定位置——對其施加一個小小的變化,就能導致系統行為發生顯著的變化。
(3)培養系統思考的能力
多數人只能看到事件本身,在what層面做出反應;
少部分人能夠總結出事件的規律、模式(how),從而預見未來;
而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探求到系統運作背后的結構——理解了系統運作的why,就有可能設計整個系統。
在訓練系統思考能力時有幾個線索值得注意。
1.關注“關系”而非“事物”。
2.分析系統結構,也可以從歷史情況入手。
3.獨立思考,快速試錯,觀察系統的結果。。
4.系統關鍵解有時在信息制高點。
6、二八法則
人際關系的“結構洞”
如果要讓你的人脈網絡關系形成更大的信息優勢,你就要在你的朋友圈中盡可能多地增加“非重復關系人”。
人脈蜂窩:從串聯到并聯
蜂窩理論,是把你的非重復關系人、你的重要弱關系,主動地建立成強關系。
人脈價值:分享資源與能力
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大多數人都會忽略的,那就是和弱關系進行1對1的深入交流。要想把網友轉變成生產力,你就必須花專門的時間和他們溝通。
?方法一:自我暴露
所謂“自我暴露”,是指和別人分享你的一些小秘密,或者去分享一些不會在公開場合談論的話題。
?方法二:做一個給予者
7、安全空間
冗余備份。
冗余的反面:精簡
上面通過對《好好學習》一書內容的梳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該書存在的一個明顯不足,就是講道理的多、講實踐的少。和此類心靈雞湯存在的同樣問題,就是告訴你什么是對的,你應該怎么樣,可是遇到了實踐的東西,就是以道理解釋道理,以方法講解方法。
但不可否認,作者在本書上很用心的,該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