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研友相約去找尋美食,解決晚飯。飯后往回走,研友掏出手機,給舍友打電話,問舍友吃什么。
我隨口說了句,你這是在放縱你的舍友繼續睡床上長肉啊,坐起來吃你帶回去的飯,吃完繼續坐床上追劇,看累了睡覺,一天就過去了。
研友無奈地笑了笑,說,其實不想帶,沒辦法,自己天天去圖書館學習,舍友經常打電話讓帶飯,后來舍友習慣了,不帶舍友會有意見,不想無謂地有隔閡,有時想想感覺跟自己上輩子欠了舍友一樣。
我理解研友的無奈,說出了我的經歷。從小我媽媽就說,如果人懶得連飯都不想去買回來吃,那就沒必要吃飯了,餓著吧,吃了也是浪費,所以,從小因為自己懶而沒有吃飯,再餓我也不好意思說出口。作為有手有腳的正常人,不勞動者不得食,道理很簡單。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勞動的成果最香了。所以,我很反感躺床上睡到中午還能打電話讓我帶飯的行為,可為了所謂的宿舍和諧而妥協了,之前舍友就這樣等著我從圖書館帶午飯回去給她吃,吃完躺床上傻笑著追劇,追完劇睡覺,幾天不出門,從她身上,我幾乎看不到人作為人的價值何在。而且,我發現她有了習慣有人帶飯的苗頭,就有了厭惡的感覺,于是我學會了拒絕給她帶飯。第一次回去沒帶飯,她有些不開心;第二次,她有些失望……后來,她就知道了,我不會再給她帶飯了。我不是不愿意幫助舍友,如果舍友忙到沒時間買飯,我會主動打電話詢問吃什么,然后帶飯回去;偶爾帶飯,我也可以接受。可要是舍友把我帶飯當作習以為常,甚至把自己的懶惰本性表露無遺,我就會本能地開始討厭并拒絕了,我不能制服別人的懶惰,但起碼我可以不縱容她的懶惰。
研友說挺佩服我的,我這個人有時候挺高冷的,有原則,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還能有勇氣堅持下去,但內心是個溫暖的姑娘。我想了想,說:只要遇到對的人,打開方式正確,聊的來,我可以喋喋不休說很久,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否則寧愿當“冰山”。
奉勸一句習慣躺床上讓人帶飯的人,開金口前想想給你帶飯的人的內心反感程度,不要心安理得地縱容自己的懶惰。
人之所以高級,就在于可以制造并使用工具,如果一個人退化到連伸手解決溫飽都不愿意,那生活還有什么樂趣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