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個月第二次高燒了,四十度,連燒了三天。把寶寶燒迷糊了,把我燒清楚了。
以前我們發燒,喝喝水,捂捂汗,實在高燒不退,吃點退燒藥,一下就好了。
而現在,寶寶只要一發燒,第一步驗血,第二步打點滴,第三步加抗生素,第四步住院。而且一打就要打好幾天。寶寶受苦,家長受累。這個抗高燒戰役打得我們心力交瘁。
不禁想問。
是誰把看病程序復雜化,是誰把看病結果妖魔化,是誰把救死扶傷利益化?
大家心知肚明。我的寶寶打了三天針還是高燒,醫生強烈要求再驗一次血,催促寶寶住院觀察。不然后果很嚴重,聽著確實挺嚇人的,但我拒絕了,我相信自己寶寶的抵抗力,
也相信最簡單的土辦法,回家就給她洗澡了,一量體溫39.1,怕高熱驚厥,給她強行灌了布洛芬,她蔫蔫的,眼皮都無法抬起來,九個月的小孩燒得渾身難受,又不能表達出來,只是哭,只能哭,哭得沒有力氣了就難受得哼哼唧唧,大人看著心都化了,恨不得把病捻出來,全部放到自己身上。
在內心煎熬中,寶寶終于出汗了,開始退燒了,但我知道幾個小時之后還會再升上來,以前,所有人都告訴我們38.5以上服用退燒藥,但是有沒有人告訴過我們服用退燒藥的后果是什么?
現在明白了,退燒藥服用過后,只能是帶來更嚴重的發燒,延緩退燒的時間。
我開始實施物理降溫法,手腳保暖,貼退熱貼,濕敷頭部,灌水輪番轟炸高燒病毒,堅持到了晚上,孩子體溫一直保持在36.5。體溫穩定了,燒終于退了,這場持久戰我們打贏了,勝利了,我們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幼兒發高燒是最考驗大人耐心的時候,不要糾結體溫,先轉變思想,發燒是孩子機體在產生抗體,等抗體產生夠了,病毒被打敗了,燒自然就退了。孩子的抵抗力因此又增強了,這樣想媽媽們就不急著退燒了。
孩子發燒,盡量少吃退燒藥,采用物理降溫法,衣著寬松,肚子護好。38.3-38.5之間用退熱貼,38.5以上溫敷額頭,多喝水。發燒期間不能吃雞蛋,不能用酒精降溫,孩子太小了,酒精傷皮膚,飲食清淡,以稀飯為主,不要吃不好消化的食物。手腳發涼需要暖熱,醒著的時候可以泡腳。寶寶睡覺的時候不要打擾,不要擦身(額頭降溫即可)。
退燒藥只能延長病情,發熱是機體在產生抗體,來對抗病毒,如果強行用退燒藥把燒退下去,阻礙機體產生抗體,那樣會加速病毒的感染,這就是為什么用了退燒藥之后,幾個小時之后體溫還會再升,這是退燒藥只是把表面的熱退下去了,但是感染還在繼續,也許再次升高的體溫比之前還要高,這是因為機體要用更高的溫度來修復退燒藥對機體的傷害和病毒的感染。
用退燒藥三四天好的,不用藥一兩天就能好。如果這次發燒用退燒藥了,那么下次發燒會用更高的溫度來修復對肌體的傷害。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心有余悸,如果我的立場不堅定,那么我女兒很可能躺在醫院里打點滴,也有可能因過度治療發展成肺炎,還有可能被其他住院的小朋友傳染其他病,導致更嚴重的后果。結果孩子抵抗力越來越差,該產生的抗體沒有產生,一生病就要打點滴。而不是現在躺在我懷里睡的香甜。
為什么我們小時候生病,很少要驗血什么的,很少輸液,很少肺炎,而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肺炎,也許一切都是利益使然。
所以希望各位媽媽們,為了我們孩子的健康,自己要強大起來,給寶寶營造一個健康的未來。
我不是醫生,只是一個普通的媽媽,專業方面的知識說得不對之處,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