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周前就安排著要去雨花齋做義工,差點得延期,結果最終還是如約而至。早上叫孩子起床的時候,孩子起不來,就自己出發,按約定到地方。
? ? 到了那,雨花心荷雙手托著義工馬甲,彎腰交到我的手上,好有儀式感,發現這是我在尋找的。暫時沒有什么事情,老義工提醒可以到后廚幫忙。到了后廚,就看到一群人,有洗菜的,有切菜的,大家分著工,默契地做著事情,不用叫,自動補位。有個阿姨看我沒事干,就帶著我,洗黑木耳,把池子里的水裝出來(放在廁所,沖洗用,真正的節水),手撕黑木耳(碰到一對母子,男孩準備上高一,自己來了后,把母親帶來,很贊)……10點鐘有敬拜儀式,放下手上的一切,拜孔子(念啥已經忘記了)。敬拜儀式后在學堂里聽課,聽雨花文化,雨花的由來,看兩杯做了一年實驗的水,一杯是濁的(不理不睬),一杯是白的,底下明顯有沉淀物(恨),可惜沒有看到清澈的愛。最后的視頻是“念”,有感受到了,有被忽略的。
? ? 下課后,是敬拜儀式,一日店長分工,沒有被安排的我來到了后廚,繼續洗洗刷刷。事情很簡單,但很有觸動。
一、念
? ? 也許是受視頻的影響,也在想著已經來做義工的目的。原來是想著帶孩子來,一起體驗生活的,孩子沒有跟著,反而可以好好思考下做這件事情的目的了。為了被看見?為了口碑?這里只有學長,眾生平等。想著反而靜下心了,想起一行法師《當下的力量》里面寫的,洗碗就是洗碗,享受當下的美好。真的很神奇,有get到那種平靜。期間坐得比較久了,腰有點酸,突然起心動念,跟腰說——我知道了,辛苦了。很神奇,腰那下居然就沒有酸的感覺了。刷了很久,看著慢慢疊起來的大鐵盤,還真的很有成就,就像電視里看到了快進的鏡頭,從無到高,很好玩。(想起梅教的靜能生慧,可惜沒找到圖片)
? ? 其實期間有點想放棄,我一個人在刷盤子(第一道,第二道是老義工在做),有2-3個義工在惜福(把鐵盤上的到刮干凈),所以覺得——天哪,好不容易看著盤子少了,怎么又來了,刷了差不多1.5個小時,基本沒動過,好想放棄,但是看著義工組長四下忙碌,就收住沒說。想想,刷盤子就像工作,及時把事情清理掉,事情也沒那么多,但一旦懈怠,后續的事情并不會因為你休息而停止,堆積就是這么來的。一天克服一點,慢慢走出舒適區,會遇見不同的自己。
二、流程和儀式
? ? 注意:1.因為都是義務的,所以很難確認人數,但是為了保證有序,建議提前一天確定各分區的負責人(老義工),然后根據報名的義工先分組。第二天,現場來的人再根據人數分工,骨干在,其他都沒什么問題。
? ? 2.關于后廚:10點前,要確認裝碗用的塑料框清洗干凈;因為分區清洗,需要的工具不同,所以當天結束時,確認下第二天的工具是否完整(這個估計得提前進行);后廚事務繁瑣,組長比較費心,安排好人員,分工后先交代具體注意事項;老帶新很重要。
三、感受
? ? 今天最大的感受是,一樣參加活動,一樣參加線下課程,有人夸有人貶,區別不是課程本身,而且聽課的人。聽課前,是否想過自己的需求,去聽課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過課程收獲什么?沒有什么課程是完美的,但是收獲一點,就持續踐行,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成果。最怕的是你還在批判課程這不好,那不完美的時候,主講人已經默默地修改著課件,讓自己不斷提升。
? ? 花了時間的事,就要讓自己有收獲,“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適用于很多地方。
? ? 還有一句話感受很深,感恩來雨花齋的每個人,因為有他的光臨,才讓我們有了付出的地方。
? ? 感恩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修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