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都有一種自我逃避的本能,當在現實生活中遭到挫折,遇到不如意時,特別喜歡用假想的可能來麻痹自己。
比如失戀的人會痛哭流涕:“哎,真倒霉,怎么會相信那樣一個人渣,欺騙了自己多年的感情,假如當年能不為他的甜言蜜語打動,看清他虛偽的真面目就好了…”
比如生意場中決策失誤,遭遇損失:“唉,悔不該當初啊,這個項目被人擺了一道,白白損失幾百萬,假如當時聽了身邊人的勸告,三思而行,何至于此啊…”
比如癡情的男女無奈分手,事后悔恨連連:“我當初為什么不把她(他)留下來,假如我們能勇敢的在一起,現在一定幸福而又快樂吧…”
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天天上演的戲碼,每個人都會有這種自怨自艾的時候。當遇到一些自己不想承受的后果時,這種情緒會來得更強烈,彷佛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得到開脫。
-2-
曾經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喜歡用這種借口為自己多年來一無所成,平庸乏味的生活作自我安慰,陷入這種沒有任何意義的空想中來麻痹自己。
假如當年沒有那么乖巧的聽父母的話,堅持讀高中,考大學,生活定會是另一番模樣吧,至少平臺高一些話,不會像現在這般,工作幾十年,還在最基層拼命…
假如當年學校畢業,選擇回到家鄉,在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有更多的同學朋友,找一個人結婚成家,也許現在家庭會更加美滿幸福吧…
假如當年不是這樣性格鮮明,心高氣傲,為人處事圓滑世故一點,在職場中也學會點投機鉆營的手段,也許現在可以身居要職,用不著看別人的臉色了吧…
假如當年早點開竅,知道自己脾性不適合在這個職場混,像別人一樣開辟第二職業,現在也許賺了個盆滿缽滿的,可以牛逼得不行了吧…
假如以前自己能勤奮點,把寫作的愛好一直保留下來,到現在,也許會小有成績了吧…
-3-
這些想法,像毒瘤一樣,一直在我的腦子里盤桓不去。特別是在我意志消沉的時候,像鴉片一樣,麻醉著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怨天尤人,每天過得郁郁寡歡,感覺生活沒有了希望。
特別是有段時間,因為家庭瑣事,與老公矛盾重重,工作上又因沒有背景,沒有后臺,很多問題沒有理順,每天過得愁云慘淡,這種念頭更是一日勝似一日。想著假如當年是另外一種選擇的話,現在的生活該是另外一番模樣吧。
但如果這些假如都成為現實,就一定會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4-
當年讀了高中,如果能考上大學,固然是一個改變命運的大好機會,但那時大學的錄取率才百分之十幾,萬一失利了,名落孫山,那得給老實巴交的父母多大的壓力。那時候找個工作多難,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我真是不忍心看著無職無權,僅僅是一介小學老師的父母為我操心難過,所以選擇早早讀了中專,早早出來工作,為父母減輕壓力。
當年中專畢業后,如果回到自己生長的小城,找一個性情溫和的人,過著平靜幸福的日子,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也是有可能的。
但緣分這種事,哪能說得清楚。畢業前夕,遇到現在的先生,留在了現在工作的城市。因為年輕,兩個人個性都很強,又不懂得互相謙讓理解,時時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確實過了很多年風雨飄搖的日子。
但我知道,我和先生之間是因為感情才在一起的,年輕的時候他貪玩不顧家,現在經過這么多年的磨合,已漸入佳境,女兒也很爭氣,生活越來越順風順水。
當年如果自己能夠世俗圓滑一點,懂得運用職場的一些精明手段,是有可能早早混個體面的位子,在人前獲得更多的阿諛奉承,得到一些心理滿足,但也僅僅是表面的風光罷了,有多少真心的成分在呢?
當年如果真的像周圍一些人一樣,把精力投到創業中,實現了自己的財富夢想,那是不是就會獲得滿足感,會不會為了追求更高的目標而變得更加心浮氣躁呢?
當年堅持著自己的寫作夢想,一直不放棄的話,我不知道自己會是什么樣子。
有一句話說得好:性格決定命運。我這種不愿為了求得小利放棄尊嚴的耿直性格,決定了我在職場上是很難出頭的,所以根本也就沒有了那種假如。
人生的每個階段,認知水平都有局限,誰能有超前的眼光,看到更好的未來呢。
人總是要在挫折中成長,在磕碰中不斷反思。這么些年來,我唯一自責的是自己被惰性消磨掉了銳氣和進取心,每天過得渾渾噩噩卻不知警醒,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激情。
好在今天終于看清了前進的方向,知道自己還可以做很多的一直想做而遲遲付諸行動的事情,并且開始在朝著目標努力,雖然人到中年,但只要還有不服輸的信念,有向上的進取精神,克服惰性,一切都還有希望。
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每天堅持閱讀,堅持寫文,堅持練字,也嘗試著看看有什么適合創業的項目,可以鍛煉自己。不問結果,享受過程,這是我這些天充實而快樂的原因。
生活中沒有那么多的假如,珍惜當下,腳踏實地,才是正道。
人生永遠都可以隨時開始,關鍵在于你敢不敢果斷的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