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阿里文學同愛奇藝文學一同發力,網文終于迎來了“春天”。而在社交網站上,反抄襲的浪潮愈演愈烈,版權意識正在群眾的內心扎根。并且愛奇藝再次站在行業前端,把刷量公司告上法院,誓不對刷量勢力低頭。九月又將上演好萊塢大片相互廝殺的大戲,這次不止中國人,連外國人都開始呼吁取消國產保護月了。
解讀一周政策面
▍廣電總局:加強網絡視聽節目涉醫療廣告管理
8月1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加強網絡視聽節目領域涉醫藥廣告管理。通知指出,近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停播了“苗仙咳喘方”等40條違規電視廣告。這些違規廣告的主要問題是,以節目形態變相發布或是以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形式播出,夸張、夸大宣傳,以醫生、專家、患者、公眾人物等形象作療效證明,誤導消費等。
為防止涉醫藥廣告網絡視聽節目出現此類問題,通知要求,各省局要組織轄區內視聽節目網站對本網站與醫藥產品宣傳推介相關的廣告和視聽節目做一次全面梳理,凡是存在上述違規問題,使用虛假醫藥代言人誤導消費者的,要立即清理。
解讀:又一波廣告管理來襲,以后觀眾終于不用再受這些無良廣告的侵害了。同時,網生內容的投資方和制片方也應對此多加注意。
▍人民日報評仙俠劇:要走出狹隘的情感格局
8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仙俠”不可架空現實倫理》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以仙俠劇所代表的網絡文藝,有必要走出過度自我的情感格局,擔負起對主流道德認知的傳播。
文章認為,如何更好地汲取通俗文學傳統中的精華,為今天的網絡文藝灌注有營養的內在精神,值得今天的網絡文學作家和網絡文藝工作者細加思量。
解讀:“仙俠”“玄幻”霸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中國在內容制作上總是會出現一窩蜂的情況,例如之前的抗戰系列、諜戰系列、宮斗系列,無不因為一部火爆之后炸出一堆同類型題材,最后落得市場反應直線下坡,對網大制片方來說,更是重災區。
網大制作過程中,如何拓展和探索更多題材,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或許才能獲得更多的認可和關注。
解讀一周各大平臺消息
▍愛奇藝文學宣布啟動“云騰計劃”
8月11日,以“網絡正能量、文學新高峰”為主題的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開幕式暨中國網絡文學高峰論壇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在大會的首場平行論壇——愛奇藝文學主辦的“網絡文學+生態”中,愛奇藝以“網絡文學+生態:文學驅動影視”為主題,宣布正式啟動“云騰計劃”,愛奇藝文學將向愛奇藝網絡劇、愛奇藝網絡大電影免費開放共600部IP版權,采用后期收入分成的盈利模式,與合作方同生共榮。
解讀:一直以來,網絡文學是網劇、網大等改編資源庫,網絡文學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和促進著網劇、網大的發展壯大。愛奇藝文學此次開放600部IP版權,省去了制片方購買版權的費用,將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影視制作上。
▍阿里文學宣布新戰略為網絡文學賦能
8月11日,在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CFO、阿里文學CEO黎直前表示,中國網絡文學需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阿里文學將通過用戶觸達、商業變現、內容系統建設三方面新基礎設施,賦能網絡文學,以推動新一輪產業升級。
解讀:其實從2016年正式組建阿里文娛集團起,阿里文學就定位于IP內容源頭。現在阿里文學要推動新一輪產業升級,打造以網文IP為核心的全鏈路衍生模式,可見網文的地位越來越高啦!
▍愛奇藝狀告刷量公司 要求賠償損失500萬元
近日,愛奇藝以杭州某信息科技公司的“刷量”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向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其經濟損失500萬元。
解讀:刷量不是新鮮事兒,只是先前隱于臺面下。蛋撻數據之前也曾撰寫過相關文章《刷量加非獨播,片方可能錯過一個億》。愛奇藝的此次行為無疑是將這個灰色產業鏈首次曝光于陽光之下,因此蛋撻君認為這樁官司的輸贏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平臺的態度,用實際行動支持打擊數據造假。當然諸位客官也可以通過蛋撻數據,獲得更公開透明的數據喲!
▍樂視網將啟用新LOGO孫宏斌正考慮更換“樂視”名稱
8月15日,樂視網CEO梁軍連發多封內部郵件任命數位高管。融創系進入樂視管理層。此外,樂視網也將啟用新LOGO,與樂視系2016年1月啟用的LOGO做出區分。有媒體記者從接近孫宏斌人士處獲悉,孫宏斌甚至正在考慮更換“樂視”名稱。
此外,樂視影業董事長兼CEO張昭被任命為樂視網上市體系首席內容官(CCO),負責樂視內容的全球戰略、自制能力的提升以及內容及會員的運營,向CEO梁軍匯報。張昭原樂視影業職務不變。袁斌被任命為樂視網及上市體系首席技術官(CTO),向CEO梁軍匯報,同時擔任樂視云計算有限公司董事長。
解讀:自從賈躍亭走了,樂視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現在連LOGO和名稱都要變了,這樣下去,屬于賈躍亭的應該只有樂視的債務了。
解讀一周制播八卦
▍匪我思存吐槽流瀲紫抄襲 爆款IP劇屢屢陷入抄襲漩渦
8月11日,暢銷書作家匪我思存連發多條微博,指出《甄嬛傳》《如懿傳》作者流瀲紫抄襲了她的作品,并稱將依法維權。無獨有偶,近日爆款IP劇接二連三地被懟抄襲。涉嫌抄襲的劇集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甄嬛傳》、《如懿傳》、《楚喬傳》、《花千骨》、《幻城》、《活色生香》、《熱血長安》。一時間,反抄襲的聲量終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解讀:在蛋撻君心中,只有整體版權意識加強,創作人的利益得到保證,才能誕生更多更好的作品。否則總有一天,網絡文學會遭遇寒冬,網大亦會唇亡齒寒的境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深陷輿論中心,仍然賺了個盆滿缽滿,但是隨著反抄襲聲音不斷加強和版權意識的普及,未來這樣的例子不可能再發生。
▍好萊塢院線電影九月大混戰 外媒呼吁取消國產保護月
今年國內暑期檔唯一引進的分賬大片是《神偷奶爸3》,而在暑期檔就已經登上北美大銀幕的《敦刻爾克》、《蜘蛛俠:英雄歸來》、《猩球崛起3》等高期待且高分大片,都擠在九月上映。不僅國內影迷心焦難耐,外媒也相繼報道,期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能夠和中國的電影監管機構進行溝通談判,讓中國放棄成立“國產電影保護月”,降低對于引進好萊塢電影的管制。
解讀:國產保護月如果保護的是國產優秀電影,想必影迷們也不會那么痛苦了,然而事實卻是越保護越爛,喪失了該有的競爭力,并沒有像韓國的本土保護政策那樣培育出優秀電影。
對于既希望于能通過中國市場救命的那些好萊塢影片來說,保護月無疑是獲取利益的最大攔路虎。但是今年以來多部好萊塢大片票房不夠理想的事實,也足以證明并非所有好萊塢大片都能從中國賺走大錢。如果口味不合,價值觀相差太多,照樣會影響票房收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