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讀者追求的目標(消遣、獲得資訊、增進理解)會決定他的閱讀方式。而閱讀的效果取決于花了多少努力與技巧。
閱讀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是基礎閱讀,小學時完成技能訓練;第二層是檢視閱讀,特點在于強調時間和速度,是系統化略讀的一門藝術,初中時完成技能訓練。第三層是分析性閱讀,就是全盤閱讀,完整閱讀或優質閱讀,高中畢業時完成技能訓練。分析閱讀特別在意追尋理解。第四層次是主題閱讀,是所有閱讀中最復雜也最系統化的閱讀,是所有閱讀中最有收獲,就是因為你會受益良多,所以值得你努力學習如何做到主題閱讀,大學畢業時完成技能訓練。
第三章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學習閱讀的階段及基礎閱讀技能如何獲得的階段:第一階段是閱讀準備階段,出生到六七歲。第二個階段是學習閱讀簡單讀物,小學一年級,開始是看圖識字,會認識三四百個單詞,本階段結束時,小學生就能自己閱讀的書,而且非常喜歡閱讀。第三階段是快速建立字匯能力,結束于小學四年級,學生可以從上下文發現線索,揭發不熟悉的字眼,還會學會不同目標與不同領域的閱讀法,向科學、社會學、語言藝術等,他們學習到,除了在學校之外,閱讀是一項可以自主完成的事,他們會因為好玩、滿足好奇心,擴大視野而閱讀。第四個階段是精煉與增進前面的技巧,學生已經開始消化他的閱讀經驗——從一本書提出來的一個觀點轉化到另一個觀點,在同一主題上,對不同作者提出來的觀點作比較。這是閱讀成熟的階段, 是小學畢業的學生應該達到的境界。
對于許多失敗案例來看,孩子們并沒有在小學畢業時達到這個基礎閱讀的目標,除了家庭環境原因外,一個被忽略的原因是過分強調閱讀準備階段,過分注重教導孩子初步閱讀的方法,往往意味著其他更高層次閱讀可能遭到忽視。除非我們在各個閱讀層次都投下努力,否則閱讀問題不可能有效解決。
只有當一個孩子精通了基礎閱讀的四個階段,才是他準備好往更高層次閱讀邁進的時候。只有當他能自己閱讀時,才能自己開始學習。也只有這樣,他才能變成一個真正優秀的閱讀者。
正常情況應該是,一個人文素養優良的高中,應該能培養出達到分析性閱讀的讀者。一個優秀的大學應該能培育出能夠進行主題閱讀的讀者。但是,通常大學畢業后,再閱讀三四年才能達到。
閱讀的方法并不神秘,只是普通常識,但多數學校和學生卻沒有做到,導致學生閱讀能力與應該達到的期望水平之間有較大差距。
人們應該變成真正有能力的閱讀者,能夠真正認識有能力這個字眼的涵義。達不到這樣的境界,我們就無法應付未來世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