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魯木齊市第101中學? 楊敏杰
? ? ? 第一次注意這本書,完全是被它“任性”的名字所吸引:在這個語文老師不“深刻”都愧對于中文專業的時代,有人竟敢大喊“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我很好奇:怎樣是“淺淺”呢?
? ? ? 真正細讀這本書,是在2019年9月有幸現場聆聽肖培東老師講課之后,對這個戴著眼鏡詩意的語文名師有了真實的感受與認知。
? ? 《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共有16個課例,每個課例后都有肖培東老師的執教感言以及現場聽課老師的感受,還有語文界大家的評課。可以說,每一課都讓我收獲良多。
? ? ? 肖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首先就是他的課堂十分注重“讀”。
? ? ? 劉勰曾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忘情的誦讀是溝通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紐帶,是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境的有利途徑。默讀,選擇朗讀,指定朗讀,齊讀,男女生朗讀,小組朗讀,各種讀法應有盡有。但在課堂實踐中,真正行之有效的朗讀又有幾次?
? ? ? 我聽過的一些公開課有些是為彰顯所謂的“讀”而讓學生不停地讀,以至于不管學生讀得怎么樣,教師都說“棒極了!”有些純粹是為教師展示誦讀功底,贏得學生及評委的掌聲。其實這樣的“讀”就喪失了它的靈魂與意義。肖培東老師的讀卻是那么忠厚老實,又是那么實在,有價值。
? ? ? 肖老師的“讀”是貫穿整個課堂的,哪里有情感的表達就讀哪里,哪里能體現人物細微的感情差別就讀哪。第一篇《山羊茲拉特》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這種讀的魅力。一只山羊的“咩”字,在文章的不同地方出現,情感也不同,肖老師就引導學生讀出這情感的不同之處。《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肖老師引導學生反復讀“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友”,不但讓學生理解了蔡元培的情感,更掌握了演講稿這一應用文體的特點。《孔乙己》的教學中,更是處處是“讀”。“你一定又偷人家東西了!”一個感嘆號的強調就讓學生從平淡朗讀轉為高聲嘲諷的語氣。
? ? ? 我以前總認為只有情感強烈的詩詞才是好“讀”、適合課堂“讀”的,看了肖老師的課例后,才發現原來各類文體都是可以“讀”的,都是能“讀”出細微情感的!
? ? ? 肖老師最讓我驚嘆不已的是他對文本、文字的敏銳。
? ? ? 我聽過的很多課堂,老師們都極力旁征博引,似乎不這樣做就顯示不了語文課堂的厚度,體現不出語文教師的深度。但肖培東老師的16節課沒有一節是這樣。他全是針對課文分析課文,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文文本的字斟句酌,一步步理解文本。比如《斑羚飛渡》中對“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辦法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這句話進行反復揣摩與品讀,引導學生明白其中強烈而復雜的情感。再如,《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肖老師對“盡”“合”的比對,“于”和“如”的比對,都讓人覺得耳目一新。就像人大附屬中學的王君老師評價肖老師的課“貼著文本和學生聊,貼著文本教學生讀”。這精致,這細膩,這智慧,就是肖老師的“深”。
? ? ? 我想起來我和另一位青年教師對鮑照《擬行路難(其四)》同課異構時,我大量閱讀了能搜集到的所有關于鮑照的資料,課堂上將之與李白《行路難(其一)》、左思《詠史》橫向對比,并且引用了鮑照的其他詩歌來引導學生知人論世,把握鮑照的內心狀態,啟發學生思考鮑照人生的意義:當陶淵明和謝靈運對這個社會,一個是“淡泊相忘”,寄情于田園,一個是“厭惡相煩”,寄情于山水。他們留給世界的就是背影,那這個時候誰去關注這個世界?我們大家都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那么多看開了的、被這個社會傷了心的讀書人,去追求自己的詩和遠方了,還有誰去關注這個社會、關注這個現實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鮑照就特別重要了,因為鮑照他代表的是下層社會的活力。因為總是要有人去關注社會的、去抗爭的,這個社會才能永遠運營下去。
? ? ? 我自認為課堂內容豐富深刻,但聽課老師普遍覺得聽得“累”,擴展補充的內容太多,反而削減了課本選文本身的意義。而另一位老師,抓住“命”字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句,揣摩每一句的情感。課堂就顯得輕松許多。那次教學的經驗也給了我很對啟發。
? ? ? 對于優質文本而言,其文字本身就是開發不盡的寶藏!
? ? ? 肖老師最讓我感動與敬佩的是他的真情與愛。
? ? ? 是什么滋養了這充滿詩意的課堂?其實就是愛,是發自內心的對語文的熱愛,發自肺腑的對生活的熱愛。“面對滿紙的花瓣,你會采擷哪一朵芬芳你的課堂?在哪一塊土地上種花,都需要注入你的心。”“這堂課,我想和他們一起種花。我望著他們的眼睛,看到了春天。”“那一年在蒼南教《錦瑟》,也是細雨黃昏,我帶著學生一起讀‘此情可待成追憶’,內心卻早已經飛到千百年前某個冷雨日子。下課鈴聲響起,仿佛人生的決絕離別,內心的燈盞在那一刻熄滅,我坐在那里,神情恍惚,很久很久不能回神,仿佛魂魄與肉體已然分離。從此,我怕上這樣的課,每上一次,都是時光與我的共同焚寂,都是生命與文字的一起淪陷。”每看一遍肖老師的執教感言,我的感動與敬佩都會更深一層。
? ? ? 憂心經典前的不尊重,憂心閱讀時的敷衍與隨意,才有了對“咩”字的反復品味,品出了豐富的情感。看到真相以后的愕然與戰栗,對社會苦人的深切悲憫與同情,才有了《孔乙己》教學中的關于“記得”的驚天一問。喜歡語文的詩意與浪漫,才有了對“春酒”二字的反復品讀,讀出了十足的情意。
? ? ? 卡萊爾說:“任何一本書,一篇文章的影響,莫過于使我們開始做內心的反省。”肖培東老師讓我明白淺淺深深都是真情,真心熱愛文字、熱愛文學、熱愛課堂,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語文教師!
? ? ? 讀一本書,讀名師,更好像在讀自己。感恩生命中遇見那么多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