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5年11月25日,閱讀時間:下午7點到8點半。
閱讀書本:《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1》譯林出版社,第4章至結束。
閱讀目標:了解整理方法,希望解決整理苦惱問題。
閱讀方法:粗讀,摘有用的做筆記。
閱讀筆記:
一、設定家中“所有物品的位置”
設定物品固定位置的重點是,應該“一個不漏”地設定所有物品的固定位置。如果忽視了這個本質,只追求坊間流行的所謂的收納訣竅,就會使得大量無心動感的物品處于一室,出現了形同“置物倉庫”的可怕后果。
所謂的收納就是如何合理地利用空間收納更多的東西的腦力競賽。收納要“簡化至極限為止”,無須過多思考復雜的技巧。防止出現物品過多現象的關鍵在于能否簡化收納方法。原則是把同類的物品置于一處收納,絕不分散。
無論是誰,都絕對需要一個只屬于自己的領地。
空鞋盒是收納圣品。
包中有包,把小包套在大包里。
手提包要“每日清空”。
浴室和“廚房水槽”要什么都別放。
衣服一買回來就馬上拆掉包裝和吊牌。商店里出售的衣服是商品,而放置在家中的衣服則是“自家的孩子”。所以帶著標簽的衣服就不會成為“自家的孩子”。去除標簽的舉動也應看作是舉行一次與商店切斷聯系的“斷臍”儀式。
越愛惜物品,物品就越能成為“你的好伙伴”。那些被主人明確地設定放置位置,并按時被放回原處休息的物品所散發出的光芒是不同的。
整理房間之后,才發現心中真正的渴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的根源,即使時過境遷也不會改變,而且,整理絕對可以幫助你發現這個根源。
那種能夠“一次性、短期地、完善地完成整理作業的人”確是十分幸運的,他的人生一定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對自己的判斷失去自信的人就是對自己沒有自信。在“整理魔法”中,孕育出人生的自信。
進一步深究不能丟棄的動機,其實也不外乎兩個,那就是“對過去的執著”和“對未來的不安”。擁有什么樣的物品等同于自己擁有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由于無法判斷需要的物品物追求的物品,不需要的物品就會不斷增加,結果無論物理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會被大量不需要的物品所淹沒。
丟掉雜物,找回人生決斷力。
如果能體驗到一次“沒有了所需要的物品也總有辦法”的經歷,就會由衷地感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輕松。
不丟棄物品,一味地任其不斷地增加,就會失去培養決斷能力的機會。
整理作業是慶祝離家物品出門的節日,所以要穿上正裝以示尊重。
一回家就對家打個招呼的“我回來了”。
所謂的整理作業,原本就是取得人和物品以及家的三者平衡的行為。
之所以強烈地感到家的存在,是因為每次去拜訪顧客家時,每一間房子都在訴說著它們有多么重視住在里面的人。
你擁有的物品,想幫助你更幸福。
人和物品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一樣,珍貴而不易得,因此,那件物品會來到你的房間,必然代表了某種意義。
所有的物品都想對你有所幫助,那些物品即使被丟棄,被燒掉,都還會留下“想對你有所幫助”的能量。
現在請丟棄已經沒有心動感的物品,因為對那些物品而言,這也是邁向新生活的儀式。請務必對它們的出門送上誠摯的祝福。
房間潔凈,身體也跟著清爽起來。
物品如人,它接受了主人充滿愛意的目光和細心的呵護后,心里就會這樣想道:“為了我的主人,我要更加努力,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于是它全身充滿著力量,并不斷地顯露出生動可愛的光澤。
在心動物品圍繞下,幸福人生就此展開。
真正的人生始于“整理之后”,但是整理作業應該盡快結束,因為整理并不是人生的目的。
請對“具有真正心動感”的工作傾注更多的時間和熱情吧。
心得與實踐:
至所以安排在這時候讀這本暑假就收集了的書,是因為馬上要搬家了,一方面整理這個舊家,另一方面想讓新家能保持一段長時間的整潔,改變現在凌亂的狀態。也正好下周起差不多就可以喘口氣了,可以找個“整理的節日”專門進行整理了。
這本書不僅僅是教了整理的方法,讓我意外的是因為熱愛,因為“心動”,作者將每個物品都看成了是有生命的,回家要對她打聲招呼,脫下的衣服要對她說聲辛苦了。挺有意思的是,今天上午看了這一點后,晚上出去回來脫下正裝時,我競然也非常自然地摸了摸它們,“辛苦了”幾個字脫口而出,那一刻也似乎明白了作者所說的“心動”的意義所在了。
整理的過程還可以找到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真的會有效嗎?很想去體驗一下,下周起開始實踐作者所說的一些方法,希望真的如作者所說“真正的人生始于整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