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橙
1
又有人在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被猛獸襲擊了!
上一次,一死一傷,如此慘痛代價依然不能阻止一些人的僥幸心理。
“我看前面人開窗投喂都沒事。”這是被黑熊咬住左臂的陳先生事發之前的想法。
后面的情況就可怕了,因為窗戶被打開一條縫隙,黑熊把爪子伸了進來,陳先生慌亂之際試圖將窗戶關上,誰知窗子的防夾功能反而將窗子彈開,這下他整個人都暴露在了黑熊面前。
被黑熊咬住左臂的陳先生猛踩油門甩開黑熊,然后向工作人員求助。
結果沒想到,等來的卻是工作人員的“批評教育”和簡單的消毒處理,陳先生表示,自己固然有錯,但這種態度不能接受。
雖然事后陳先生說,愿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其他游客提個醒,但依然遭到了網友一邊倒的炮轟。
而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再次被責令整頓,不得不說,這是又一次僥幸行為帶來的無妄之災。
有人說,動物園的規則就是有漏洞,既然前面那么多人都開窗喂食,就說明管理不嚴格。
要說規則嚴不嚴,就拿酒駕來說吧,現在醉酒駕車已被列入刑法,每天晚上在城市的各大路口,都會出現交警們查酒駕的身影,如此嚴厲的法律法規和嚴盯死守,可是酒駕帶來的刑事案件依然有增無減,因酒駕造成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仍然頻頻出現。
做事之前靠僥幸,沒出事靠萬幸,出了事,那就只有不幸了。任何事情,一味的指望規則和管理來約束自己,才是對人性最大的嘲諷。
2
從眾心理,是僥幸心理的同伙。
曾經有個實驗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站在鬧市區的一條街上,抬頭望向一棟高樓的樓頂,沒過多久,身邊就有人好奇的也向樓頂看去,并且開始議論,過了一個小時,這條街上已經聚集了黑壓壓一群人,大家都保持一個動作,看向樓頂。雖然什么也沒看到,但是大家都不愿意散去。
前幾天有個新聞,是說深圳地鐵在某一站??亢?,一個小伙子從門里沖出來飛快的跑開了,接著瞬間引發集體恐慌,無論是車里的還是站臺上的,都順著小伙子的方向瘋狂奔跑。工作人員急忙出來穩定情緒,經調查,并無危險人員和可疑物品,原來,第一個跑路的小伙子,不過是在趕時間。
啼笑皆非吧,學者阿希曾進行過從眾心理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群中僅有1/4~1/3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眾行為。
也就是說,當大多數人都做同一件事的時候,我們很難保持住自己的理智,哪怕你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就像開篇陳先生那樣,假設有100個人參觀動物園,如果前面99個人都是安全的,那我這樣做,一定也是安全的。
事實證明,從眾的人,伴隨的勢必有僥幸,每個人都會自覺地堅信,自己一定是那百分之的大多數。
這不是為不守規則開脫,而是想提個醒,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價值體系和規則意識,無論周圍環境發生了什么,堅持住自己的原則,就能避開許多意外的禍端。
3
如果說從眾的人的僥幸,是源于自控能力差,不相信小概率,那么還有一部分人則是由于規則意識淡漠。
年初,寧波雅戈爾動物園發生了一起慘烈的血案,作案者是老虎園的老虎,受害者是為了逃票而翻越動物園圍墻誤入虎園的一名男子。也有人說,被擊斃的老虎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前不久,在山東省日照市燈塔風景區海岸邊,風大浪急,多名游客不顧景區的勸阻,站上海邊的礁石拍照留念。現場目擊者稱,有4名游客發生意外,被卷入海中,最終造成了2名女性游客身亡。
這一部分人,規則在他心里是模糊的,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全憑自己簡單的認知和判斷,并以此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他們甚至會認為,規則是給聽話的人預備的,因為聽話的人比較蠢,而我不守規則,也并不會怎么樣,我比他們更聰明。
作為一名開車新手,我最怕的就是路上突然沖出來一輛電動車,見縫就鉆,頻頻超車,甚至還有逆行情況出現,他們可能覺得,我天天這樣騎車不也活的好好的,反正你們不敢來撞我。
去年的時候,一輛摩托車在直行時因闖紅燈與一輛右轉的貨車相撞,人被卷入車底,當場死亡。
他們僅憑一種僥幸,覺得常在河邊走,從來沒濕鞋,但最終,他們總會為自己的僥幸付出代價。
4
在《人民的名義》中,國家部委項目處處長趙德漢,在家中藏了整個墻面的人民幣,趙德漢這樣的小官巨貪的故事,是有案例原型的,而且數量之多讓人瞠目結舌。
是他們不懂法律法規嗎?并不是,很多人比誰都明白,這樣的事情一旦東窗事發,面臨的是怎樣的后果,那么讓他們如此鋌而走險的,是僥幸心理,而僥幸心理的驅動力,是誘惑太大。
一些開餐館的,追求利潤最大化,地溝油、死豬肉,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有些做爆竹的,用劣質火藥,不做安全防護措施,最后由于小疏忽造成的爆炸事件頻發;
有職務之便的,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幾次的甜頭壯大了膽子,最終走向不歸路。
都是明知道所作所為是違法的,不過抱著賺夠錢之前,不會有人知道的想法,做著下作的勾當。
當理智和誘惑做博弈,僥幸,往往成為幫兇。
還有一種誘惑,它不會讓你犯罪,卻會讓你成為罪犯的獵物。
據新華社報道,2016年,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8.3萬起,為群眾挽回損失25億元。但沒有被挽回損失的,或許比這個數字還要多。
在詐騙案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們大都能保持一份警惕之心,但最終仍然出現被最騙財騙物的結果,不過是用一種“萬一是真的,我就賺了”的僥幸,配合騙子主動跳進挖好的坑。
5
其實這個世上大部分人,都靠僥幸活著。
我們上學的時候,明知道自己還有很多題目沒有學會,卻抱著“沒準不會考”的僥幸,而選擇逃避,可最終往往事與愿違。
考試的時候,明知道監考嚴格,卻仍然做好小抄,認為我如果做得萬無一失,老師不一定抓的到,結果年年都有因作弊而取消資格的考生。
工作時,覺得有些工作不做,領導也怪罪不到自己,然而當年終總結時,看著別人升職加薪,卻一肚子不服。
每天熬夜、喝酒、飲食不規律,看著年紀大的人身體漸差,覺得自己還年輕,生病這樣的事怎么會發生在我身上,結果沒過多久,身體多處告急。
人人都知道打牌這樣的事“一贏九輸”,但大多數的人都熱衷于打牌、打麻將這樣的游戲,不過是覺得,萬一這一次,我就是唯一的贏家呢。
彩票盛行十幾年,中大獎的人鳳毛麟角,但依然人甚至把全部身家都壓在上面,抱著一夜暴富的僥幸,毀了自己的人生。
……
1958年,莫非定律被收入《韋氏大字典》中,莫非定律,具體內容是說:“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
而人們的僥幸心理,就是自動屏蔽這樣的小概率,寧愿相信它們很難發生在自己身上,也不愿相信,萬一有一天發生在我身上會怎么辦。
認識到僥幸心理的危害,是遠離悲劇的第一步,我們無法一下改變人類天生的弱點,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努力,讓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