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了一個視頻,一個兩歲的小男孩非常生氣地說:“氣得我腦袋痛,怎么會發生這樣的事呢?他居然打了我的pp。”
他不停的走來走去,然后又走到他爸爸的身邊說:“我們要好好談談剛才那一巴掌。”
他看見他爸爸一直在忙,他就說:“你以為你這樣,我就會原諒你了嗎?你考慮過我屁屁的感受了嗎?這件事情很嚴重,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你這個態度,無非是希望你考慮一下我的的感受。”
看的時候覺得這個孩子好可笑,那樣小的事情,他卻那樣生氣。但是仔細想想,這件事在他的心中可并不是一件小事。第一,家長時常對孩子動武,會讓孩子覺得打自己所愛的人是理所應當的。
孩子應該是父母所最愛的,但是父母卻經常對自己所最愛的孩子動武。孩子長大以后,他就會把這樣的一種理念灌輸到他的生活當中。他以后也會用這樣的方式對待他的最愛的配偶、他以后的孩子。而他潛意識里還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以前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的。第二,這樣做容易造成孩子有暴力傾向,說不過就打。在學校與同學相處的時候,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磕磕碰碰。如果孩子在家里時常因為有一點點不聽話,家長就對他動之武,那么孩子在學校時候,如果他覺得自己說不過對方,自己理虧了,這個時候又想占上風,只好用暴力。暴力,在他眼里好像覺得是最高的威力,能夠讓別人閉嘴,能夠讓別人臣服。如果真正的孩子有這樣的傾向,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他以后走上社會,遇上問題的時候都用這一招,也許會釀成大錯,走進高墻,也未可知。我想這一點肯定是家長們不愿意看到的。
第三,會讓孩子產生以大欺小的毛病。
再小的孩子他都有自尊,有的父母一生起氣來,不管什么場合,不管人多人少,都對孩子施行拳打腳踢。在他眼里面覺得孩子小,打一頓,那就會聽話了。雖然你是教訓了他,但是小小孩子的自尊卻被你傷的是體無完膚,他會在朋友面前或者親戚面前,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因為無形當中他會認為自己不是個乖孩子,不然怎么會招致父母動武了。
第五,會讓孩子有恐懼心、有焦慮感。
如果孩子一有點小錯,家長沒有耐心進行幫助說服教育,就以最簡單的辦法,進行打,
那么以后孩子就會想,我這是不是做錯了?我錯了之后,爸爸媽媽發現之后是不是又要挨打啦?怎樣才能避免被爸爸媽媽發現我的錯?我怎樣才能逃過被爸爸媽媽打?小小年紀的孩子,他心里想的不是如何去好好學習,不是如果去與爸爸媽媽探討什么問題,而是一味的想著如何躲避家長的訓斥打罵,那對孩子的心理是多大的影響。
第六,會讓孩子產生叛逆感。
孩子的個性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你越打他,他越不聽話,越打他,越要犯錯。結果你打他痛了他的肉,沒有打動他的心。長此以往,他就成了你眼中真正的不聽話的孩子,你說東他就往西,你叫他上山,他偏要下河,你叫他做作業,他說要看電視,時時與你對著干。這既會影響家長的心情,當然更能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當孩子有錯的時候,我們還是應該平心靜氣的給孩子講道理,不要動輒就拳腳相加,要記住,教育之道是安心之道。只有在平和的心態下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