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床了,趕快吃早餐”“帶好你的東西,書包、健身包、餐包,對了,還有鑰匙,別拉下”“開車注意點,別超速,安全第一”聽聽,新一天的嘮叨媽媽又開始了,你以為是中學生嗎?錯了,是已經能夠自己開車上學的大學生了。這恐怕就是作為中國媽媽的一個通病,總想為孩子多做一些事情,想要把他的一切都包辦了,條件就是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仿佛只有通過這些才能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當你把眼光過度地放在孩子身上時,就失去了自我存在感,也失去了孩子對你的尊重,因為你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對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充滿了擔憂和焦慮,他會認為這是對他的不信任,會越來越反感你的。
? ? ? ?兒子是一個很勇敢的孩子,他,15歲剛剛初中畢業就獨自一人背著行囊,踏上了遠方那未知的國度,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度過了6年的學習生涯,他初到加拿大的語言測試是A級,一切都從頭開始,在這6年中,他克服了孤獨、寂寞、語言不通的艱苦,一點兒一點兒的成長起來,雖然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排解心中的恐懼、壓力,一度癡迷于游戲,但最終能從電腦的虛擬世界里走了出來,及時調整好狀態,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之中,上課、健身、完成作業成為他生活中的主旋律,每天看著他忙碌的身影、疲勞的神態,我的心中很是欣慰,我眼前的男孩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我在他的身邊就是要陪伴他,關心他,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也許過了這個時間段,我們又會分開,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你也會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但這幾年的共同陪伴卻永遠不會改變,讓親情更緊密、更美好。
? ? ?我們有緣在今世做母子,那是我幾世修來的福份,我愿意用我有限的時間在你身邊陪伴你,關注你,這是我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事情,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有我的參與,我的努力,這都是生命中最真實的一段,無關最終的結果如何。愛就是陪伴、參與,一起分享、一起成長,父母子女之間親情如此,夫妻之間的愛情如此,朋友之間的友情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