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打算先從一個雇主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限定一下我接觸到的留學生樣本。做留學文書其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所以愿意做這份工作的一定不是各種二代。我收到的海歸簡歷,都是普通工薪家庭,是很能吃苦、很上進的那一類留學生。而我最后選中的留學生,又是其中學校好、專業強的那一批。
在有了以上限制的前提下,我會回避留學生做留學相關工作的天然優勢,盡量讓這個分析更有普適性。
首先,有留學經歷的學生更有合約意識,職業性也比較強,這和他們是否有工作經歷無關。說好的deadline絕對一分鐘都不會遲;有一段時間無法接稿會提前知會我,并告知可以恢復接稿的時間。在特殊情況下因個人原因接不了的稿件,會在收到通知的那一刻立馬與我溝通,并表達歉意。在規定的工作時間里,確保即時響應。如果有需要修改的部分,態度非常好,如不同意學生的修改意見,也會很專業地擺事實講道理。在我們這個行業,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質。
關于死線這件事,有過留學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教授定好的deadline,不管你有什么理由,晚一秒鐘交作業就是不行。在國外這么多次趕due的血淚教訓中,這個意識一定已經深入骨髓了。至于其它方面的職業操守,至少在我的碩士教育中,是有多門課的老師反復強調的。甚至在其中一門課上,老師給出了翻譯從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職業性問題,分組做準備,用了寶貴的一節課給大家做presentation和討論。而這些培訓,是我在國內本科階段沒有接觸過的。
而國內的一些(即使是名校)畢業生,在工作中妖蛾子層出不窮。比如過了deadline不交稿還一聲不吭,上班時間過了才來請假的,遇到需要修改的情況時找各種理由推脫等等。
說完職業操守,再來說說專業能力。國外的課程看似時間短,實際很集中、很實用。而留學生,尤其是大家爭議很大的授課型碩士,基本只有一件事:學習!一周不看個幾百頁的reading上課就聽不懂,上課聽不懂作業就沒法做,作業不保質保量地獨立完成期末的分數就沒法看。剛開學的時候還能看到同學在朋友圈里做代購,兩周之后就銷聲匿跡了,因為根本沒有時間。這樣一年的魔鬼訓練出來的學生,在雇主手里是非常好用的。更不用說國外的教學方式還是偏開放,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信息搜索加工能力普遍很強,這些能力在職場上也相當關鍵。
留學生活對于他們(也包括我自己)而言其實非常辛苦,不僅學業壓力大,碰到什么問題都要親自上陣。相當于雖然頂著個學生身份,但已經一下被丟進了社會,還是異國他鄉的社會。這一點在境外智斗過房東、跟室友談判、在圖書館趕due到凌晨然后一個人瑟瑟發抖地回家的留學生們應該都有體會吧。
那么在這樣的歷練下成長起來的留學生,吃苦能力是非常強的。我之前在做翻譯的時候,有一次到青島郊區出差,客戶晚上10點聯系我改稿子,當時身上沒有電腦,二話不說去附近找了一家烏煙瘴氣的網吧改完,沒有半句推辭。在每年文書旺季的時候,每天6點起床,工作到晚上12點,周末也不休息,也不會叫苦叫累。
從雇主的角度來說,一是希望員工可以創造利潤,這一點上可能海歸和大陸畢業生沒有太大差別(尤其是新入職的員工);二是希望員工可以讓自己省心、放心,這方面(非二代)留學生優勢實在太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公司都會傾向于雇傭留學生。
留學海歸的起薪優勢雖然不一定明顯,但是因為他們的能力,薪水往往漲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