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鶴,焦點解決講師一期班,平頂山,成長分享第589天(2017.8.14星期一)
最近好像一直都挺忙的,兒子說很久沒有好好聊天了,今天要在一起聊聊。我還在想,怎么就沒有聊呢,每天大家相互都說個不停,各種交流真心不少啊……
后來在我們三個人全部放下手頭的事情,靠躺成一排,放松心情的專注當下的開始分享和溝通時,了解到這個才是孩子心中的“聊天”。
聊天聊地聊得挺多的……
其中問到我們愿意做雞頭還是鳳尾。不知道是不是習慣性的,直接把問題拋了回去。兒子回答說,寧做鳳尾不做雞頭。心中馬上蹦出了常常聽到的一句話“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于是好奇地追問原因。他回答,首先雞和鳳凰就是有區別的,本質的區別。再說做了雞頭就沒有什么上升的空間了,雞又變不成鳳凰;而做了鳳凰的尾巴,其實是有很多上升的空間的,而且再怎么說,也是鳳凰啊……
我以為的聊天不是孩子以為的聊天,我印象中的雞頭鳳尾似乎也不是孩子解讀的雞頭鳳尾。
于是又想到了劉老師常常說到的那句“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放下了自己,才有機會真正聽到聽懂其他的聲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