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播到現在,我無數次想棄劇。因為我覺得賀涵愛上羅子君在現實中幾乎是不可能事件。雖然我能理解賀涵和唐晶倆人注定走不到一起。編劇的腦洞是挺大,可是毫無邏輯可言好嗎。如果說全劇中有什么讓我期待的,那就是老卓與他的醬子。我想,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這樣的地方。
美食是心靈最佳慰藉
醬子,別具風格的裝修,簡單卻不失厚重,可以說,那是一個很有情調的地方。老卓戲稱這里是辰星和比安提的“大食堂”,大家下班了,會聚在這里吃吃飯、聊聊天,用一頓美食安慰自已一天的勞累。
賀涵喜歡這里,因為這里能弄到新鮮的食材。第一集,他和唐晶從香港出差回來,就邀請唐晶去醬子吃新鮮海膽。可是唐晶急著去安慰疑心病發作的羅子君,沒有去。賀涵就把海膽送到了唐晶家里。
唐晶邀請羅子君一起吃。當時以為全世界都要圍著她轉的羅子君,不屑地說小店里的東西都是假的,但真相卻是,很好吃。賀涵總是托老卓帶來新鮮的食材,然后經過他的烹飪,變成令人回味的美味。對賀涵來說,這里是個美食的天堂。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味蕾,可能賀涵就是喜歡老卓的手藝,所以才會一直盤桓在醬子十年。十年,他從底層做到高層,收入、眼界、口味都在變,可唯有醬子的美食味道始終沒有變。這是一種無言的守護。
為什么人們離家久了,就會想念母親的飯食?因為母親的拿手菜承載著我們兒時的記憶。老卓與醬子,就像是賀涵心靈的守護者。環境在變,人在成長,可總有些東西我們不希望它變,甚至希望它永遠不變,亙古長青。而美食,最能承載這一種“不變”。
有人說,只有美食能治愈受傷的心。胃填滿了,心也會跟著舒展開來。有這樣一個承載記憶和味道的美食之家,應該是每一個在外打拼的人的夢想吧。更何況,有什么問題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呢?一頓不行,那就兩頓。
冷淡卻不冷漠的老卓
老卓在我眼里,是一個有著俠氣的人。他看似冷淡,冷眼旁觀飯館里來來去去的人,其實他們的喜怒哀樂全被他記在心里。
洛洛帶著朋友的信來投奔他,他什么也沒說就收留了她,把她當成他的責任。為她安排住所,提供工作,每天晚上送她回家。甚至為了讓她方便一點,花了一天的時間給她搬了更近的家。
也許他對洛洛有一些愛意吧。但我肯定的是,他最初接受洛洛絕對是因為心中的俠義之氣,對朋友托付的盡心之舉。
后來對白光也是這樣。白光本來是個不學無術之徒,卻在他這里感到溫暖。老卓收留他,給他提供住所和工作。看到他們吃的飯食,主動提出給孩子單做飯,讓白光跟著大家一起吃飯。
白光能有所改變,老卓功勞最大。因為處處被打擊的白光,在老卓這里得到了無差別對待,沒有白眼和諷刺,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每個月扣除給老卓的房租和飯費,還能留下1000元給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這是白光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老卓看似對誰都是如水之交,其實他心里涌動著的是助人的溫暖。他不多言,卻愿意為你真心實意提供幫助,這一種精神,難能可貴。洛洛是朋友的女兒,白光是朋友的朋友,跟自己關系并不大。老卓不嫌棄,并用自己的言行感染著他們,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老卓這樣的朋友,我喜歡。因為他永遠都在你身后,一轉身的距離。只要你需要,他就會伸出雙手。
睿智冷靜的老卓
老卓可能因為豐富的感情經歷,有著看透一切的睿智。
因為凌玲的挑撥,唐晶開始懷疑賀涵和羅子君之間的事情。賀涵去找唐晶,問唐晶怎么沒做飯?唐晶說,她不喜歡做飯,自己努力了,可依舊不喜歡。賀涵說,那我們去老卓那吃吧。以后你愿意我們也可以天天在那吃。
唐晶前腳進店,后腳就找不到賀涵。原來賀涵去救喝醉酒的羅子君了,上路后才給她打的電話。頃刻之間,唐晶沒了食欲。老卓為唐晶準備了飯食,并送了她一道菜,還說,日料都很冷的,喝一點酒吧。于是老卓就陪著她飲酒。
賀涵、唐晶與羅子君的糾葛,老卓何嘗不清楚,他何嘗不知道唐晶心里的想法。可他只能無言陪伴,用陪伴安撫唐晶被冷落的情緒。
還記得羅子君第一次去醬子吃飯時,孤單一個人,只要了一碗面,抬頭看見寫著陳俊生名字的酒,問他:陳俊生經常來這里吃飯嗎?他只是問你認識他?其實,他的小店里發生了多少陳俊生的故事,早已數不清,他只是看見了,不加置喙。
這樣的小店,你是新客,老板懂得照顧你的情緒;你是熟客,老板會給你提些中肯的建議。即便在八卦集散地,也不會隨口說八卦,打探隱私,還處處約束洛洛,讓她少一點事。
醬子與老卓,帶給人的是舒服的感覺。
在陌生的城市打拼久了,有這樣一個地方,它有自己喜愛的味道,它有像家人一樣親切的老板,我想,誰都會留戀。
人,都需要一個安放自己情緒和靈魂的地方。這個地方也許是一間房,也許是一個風景區,也許是一本書,最幸運的,是一家飯館。因為人在美食面前,會離自己的靈魂更近,吃飽了肚子,情緒會變好。
愿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老卓與醬子。當心靈累了,可以找到一個地方歇腳,然后找回自己,重新上路。
《我的前半生》系列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