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3、男人都有對家庭的理想化期待?
有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是,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對于自己的家庭,都有一份深藏內(nèi)心的美好幻想和期待。
而且男性從傳統(tǒng)思想來講,更愿意認為是自己娶了妻子,組建了屬于自己的家庭,所以,婚姻生活,從生活質量上來講,應該是更上層樓才對。這里面就有一個基礎的設定,就是婚姻生活是圍繞著我的期待來運行的。男性傾向于幻想,自己才是婚姻生活的掌控者,主導者。
事實上,女性也會有同樣的幻想。就是結婚之后,自己的丈夫能夠跟自己一起朝著內(nèi)心中理想的生活方式努力。
婚后男女雙方,從具體生活細節(jié)到生兒育女的培養(yǎng)方式,都會任由幻想肆意膨脹,都竭盡所能地把對方控制在自己的理想框架內(nèi),確保婚姻這艘大船行進在自己喜歡的航道。
如果男女雙方都有自己的主張,并且相持不下,男性更傾向于失去家庭的領地,交給女人自己去打理,自己能夠做到就是回避到家庭之外的空間去。
為什么會這樣?中國自古都有:有女人的地方才有家。男人在結婚的時候,就有一個內(nèi)在的想象,自己所愛的女人是要照料這個家的,女人應該是家庭的主要象征。所以,如果在家里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溫情,男人通常會感到自己是不值得被關心的,是無能和沒有價值的,這種感覺不僅僅屬于女人,男人同樣會感到受傷。男人受傷后的做法,通常是自己走開,把家留給女人。在他們的概念里,家里有個女人,自己還有希望,等到在外面奮斗得更有能力,再回到自己的家中。這是男人的邏輯:得不到愛,證明自己沒有用。
如果了解男人內(nèi)心可能更脆弱的話,那么也就能夠理解,男人總是比女人更渴望被尊重和認同這件事。尤其是在家庭里面,總是聽到有男性跟自己的女人商量:你一定要在外人面前給我面子,當然我也會看到很多女性接受這個觀念,就是在外人面前給男人面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當然,如果女人僅僅理解說,男人只是在外人面前需要面子那就太天真了,其實,男人在家庭里,在孩子面前,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也是需要女性給足面子的。在男性感受中,唯有被家人和女人尊重的人,才是擁有心理支撐的人,有心理支撐的人才能勇往直前。男人愿意勇往直前,是因為有家可回。
所以,不是男人不喜歡陪伴孩子,是因為男人需要女人幫他樹立威信,幫他和孩子之間建立關系,給他信任,給她協(xié)助,并且能夠專門騰出時間讓他跟孩子單獨相處。而且,無論那個相處的過程看上去多么蹩腳,多么難受,女人都需要有所忍耐,畢竟關系排序來說,父子關系排在母子關系之后,所以母親不能用自己的標準要求父親,要勇敢的把孩子送到父親的手里,讓孩子感受父親的力量和溫暖。
理想的婚姻和家庭關系,對于男人來說,就是妻子能夠理解并尊重自己,協(xié)助自己陪伴孩子,男性才有足夠的力量愛護身邊的女人,更好的為家庭負起情感和經(jīng)濟的責任。
理解與等待
書寫本文,看似討論爸爸為什么不回家,其實核心是男女關系的問題。這就是為什么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個男人不愿意回家,孩子長期沒有父親的陪伴,孩子會從潛意識表現(xiàn)出對于母親的憤怒,孩子首先會認為是媽媽沒有魅力和能力留住父親;同時,孩子也會對于父親感到憤怒,就是爸爸沒有能力在家庭中沒有能力擺平媽媽,爭取到自己的地盤。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看到爸爸既能夠在在外面開心的奮斗,又能回到家庭里跟自己的媽媽愉快的互動,在父母的親密互動當中,孩子才會感到世界是安全的,生命是完整的。
從我的觀察中,很多男性既需要承擔家庭責任,又需要在外面獨當一面,無論你信與不信,這都是深藏于男性心理的自我期待。畢竟,從現(xiàn)實層面來講,男性并不會因為結婚了就擁有成熟的力量,他們?nèi)耘f需要在婚姻里成長和發(fā)展,需要有人幫助他們變得強大。毫無疑問,男人希望自己的女人能夠是那個協(xié)助自己長大的人。所以,孩子需要爸爸,和女性渴望男人回家是一回事。
明白了男人為什么不能回家,才能更有策略的幫助男人回來。男人要回到家里來,也需要男人能夠把自己放在家庭關系的核心地位上來,并且把家庭作為自己奮斗的起點,而不僅僅是依賴女性的照顧和輔助。但是,達成這一理想的狀態(tài),仍舊需要等待。
(完)
作者:張晉崗(鋼子老師)
廈門格錸海曼心理咨詢機構
鋼子老師工作室主任咨詢師
2017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