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第一場雪在今天趕來,而我在百度的日子也即將進入第五個月,四個月的時間或緊或慢。因為對一個擱淺項目的重新復盤,便想著寫下來這四個月我到底做了什么,會了什么,或許能對自己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
重新復盤這幾個月的工作,我想我只學會了三個東西:
如何產出一份方案
如何推進一個項目
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這三件事情是我這段時間一直在學習與領悟的,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會了多少,此時此刻仍是處于“不見山,不見水”的階段,或許等我寫完了,就明白這是什么。
如何產出一份方案
個人理解,方案是一個市場campaigh的邏輯與執行指南,它應該是邏輯嚴謹,以及可執行的說明書與待辦事項。
專業是策劃相關的同學一定知道,做一個策劃通常的步驟就是:市場分析-產品分析-競品分析-用戶分析-大概念-具體創意-媒介組合-方案預算,這樣做并沒有錯,然而常常我們做的時候只是按照這樣的步奏做下去,卻不怎么考慮其中邏輯、可執行性與預期效果,換言之,都是飛機稿,當然也有可能與我的能力太差相關。
如何產出一份方案,是方法論的問題,掌握正確的方法論才可能產出正確的方案。所以雖然是學會了如何產出一份方案,但實際上是獲得了運用催生方案的方法論,這是最大的收獲。
這個方法論,或者說思維方式,可以用以下圖表示,因為催生的產物是創意,所以我覺得它應該是一種創意方法論,姑且叫做IOI(洞察-觀點-創意)。而將這些內容聯結起來,就是部分的方案。
在詳述這個思維之前,先對洞察、觀點、創意用我的語言解釋一下。
洞察:是對事實的描述,絕對的客觀。
觀點:是不證自立的道理,是能夠說服人的。
創意:是觀點展現的形式,用以實際執行。
而這套方法論的工具,有其流程,讓我結合項目解釋一下。
要想說服人,首先就需要洞察人心與世界,或許是同理心,或許細膩觀察,都能推導出你對事物、對人的洞察。洞察是一種事實的發現。類似,我們發現,如果_____,那么_____。
而我們獲得了洞察,就能由洞察催生觀點,由一個事實找到我們說服人的論據:觀點。而觀點,通常總是難產。因為我們很難獲得牛逼的洞察,而足夠牛逼的洞察根本就不需要觀點。通常我們都是要從一個平庸的洞察,推導出牛逼的觀點。而這樣的抬升,難。
接上面的洞察,我所想到的觀點即是:幸福并不難,一個有趣的人而已。也只是一個平庸的觀點。它需要進一步的變化。
觀點總是難產,而最簡單的方法,即是從洞察延伸出一個觀點。而后再對此觀點,進行正向反向側面進行推導,以此生成更多的觀點。那么在紛繁的觀點之中,我們會獲得最具說服力的那個。那么這個觀點,就可以成為我們的BIG IDEA,剩下的觀點,則可以成為對應的IDEA,可以是H5,可以是平面,可以是微信稿,也可以是互動活動。
而從“幸福并不難,一個有趣的人而已”多角度延展,你會發現更多的觀點。
角度1:脫單并不遙遠,逗比就在轉角。(這其實是對觀點的轉化,變成特定人群的話)
角度2:人世界愛情的痛,是對象遠不夠逗。(反向表達我們的觀點,無趣會給愛情帶來痛)
角度3:因為有趣,所以有愛。(好的感情,必然是有趣的,不僅是變得容易,更是解釋有趣與愛情之間的關聯意義。)
角度4:要和有趣的人做朋友,最好是男女朋友(這個觀點則是從要找有趣的人做男女朋友角度,賤賤的說服別人)
角度5:做人這么無趣,想必單身很久了吧?/想必還單身吧!(以反諷的角度,嘲諷無趣的人,反向論證有趣的人至少不會容易單身)
……
從觀點過渡到創意,其實就是文案與策劃的過程。將你的策略、你的主題,轉化為一段文字,一個互動,就形成可執行的創意。而創意作為最后的表現,必須是遵循著觀點而顯現,如此才能一層一層,由洞察到觀點,由觀點到創意,環環相扣,邏輯嚴密。創意的取舍,也需要在心中進行審慎選擇。需要考慮一個創意的效果,以及可執行性。要盡量選擇可執行且效果最佳的創意。
從以上的觀點延展,我們將角度3設定成我們的BIG IDEA,而其他更多的角度則可以推導成我們的創意。
角度5可以變成一套嘲諷意義的平面,角度4可以變成一篇說服相親男女的微信稿件。可以有趣的表達我們的觀點,同時也能簡單的執行出街。
而這些是思維方式,只是想把洞察、觀點、創意的幾個點解釋清楚,這樣在策劃的過程中也不會只是僅僅憑借著不穩定的靈感進行發想。而是運用思維方式,有目的的催生方案。一個方案從來最重要的不是創意的表現形式,而是邏輯。只有從洞察、觀點、創意、三者無縫銜接,那么導出的創意才會是好創意。
如何推進一個項目
項目,我所理解的,是將思考的、策劃的、設想的,都落實執行實現出來的過程。它依靠的是方案所表達的,執行說明書以及待辦事項。
推進一個項目,包括的內容是項目準備與項目執行。每一個傳播項目,都需要準備物料,而后再對物料進行執行傳播。如何去推進一個項目,原則只有一個,事無巨細地將內容都列在時間表內。
當你看到這張表格的時候,你就知道其實很簡單,只是以時間管控人管控細節。而難點,只是在于你如何在并行的時間里,同時處理好幾個部分的數個細節,并且分好輕重緩急,誰主誰次,這樣才算是好好的推進一個項目。
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在入職之前,我個人所設想的卓有成效的方式,是要讓自己的貢獻能夠為上級所用。所以我給自己的定位并不是一個owner,而是一個supporter。我認為自己是一個輔助性的角色,所以做的事情你盡量幫助上級做出決策,我更像是提供想法、提供信息,最終協助上級完成決策。
但實際上,要想做到卓有成效,應該是提供結論。直接提供你經過思考之后的決策,而后上級所做的只是判斷是否可行,而非如何執行。你要想的是如何去做,而上級給你的是要不要做。
回頭想想,這四個月,似乎就只有這么一些的收獲,自己定然是不滿足于如此。但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學習的路還很長,或許比想象的還要長。
嗯。或許還有很多東西學了很久總是學不會。所以希望聽到大家的意見。這是一篇文章,更是一個問題,我們在每個地方待過,似乎總不見太多的成長。
期待與各位交流,走出“不見山,不見水”的境地。
——一只努力從市場變成市場、產品兼具的Growth Hacker的菜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