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是一對不太般配的夫妻,父親是50年代大學生,高級知識分子,母親卻是小學沒上過幾天,自己的名字還寫的七扭八歪的家庭主婦。
我父母共育有我們三個孩子,在他們那個還沒號召計劃生育的年代算是孩子數量最少的。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對我很偏愛,他會毫不客氣的揍兩個淘氣的哥哥,卻從來舍不得打我,反而我會在他打哥哥時,勇敢的站在他面前叉腰瞪眼跺腳裝生氣不讓他打哥哥。我記得好多兒歌是爸爸教的,我認識的字都是每天晚上躺在被窩里,爸爸指著用報紙糊的天花板,從報紙上的字體由大到小一個一個教我的。
聽媽媽講起過,在他們剛結婚不久,興起過一陣離婚潮,像父母一樣情況的,好多都離婚了,但是他們沒有離。還有一次父親有一次工作上的變動,需要我們全家搬去另一個城市,待遇優厚,可是考慮到大哥剛剛有了女朋友,父親放棄了那個機會。
父母有時候也會吵架,都是在媽媽的忍讓下收場。媽媽是個任勞任怨的家庭主婦,爸爸每天拿著外套,沒有包可提,走路去上班。媽媽扛著農具去生產隊干活,奶奶照看著家里的菜園子,還有院子里的一群雞,我們三個該去上學的上學該去玩兒的自己玩兒,生活的安安穩穩,平平靜靜。
我們都大了,為我們操持完婚事,又把我們的孩子一個一個看大,父母也老了,但是從來不給我們添麻煩,父親半夜起床摔倒了,等到天亮才給我們打電話,在父親生病的幾年里,也不需要我們照顧,都是媽媽一個人伺候,媽媽會為爸爸專門做愛吃的水餃,爸爸躺著床上給媽媽唱他年輕時候流行的歌曲。爸爸怕自己走后媽媽一個人孤單,為媽媽安排生活,讓她趁腿腳利落多出去旅游。
父親母親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