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姐,發生什么事了?”
“什么什么事?”
“你在群里說的那個。”
“哦,你去搜索一下‘南郵研究生跳樓’。”
“噢……”
“我知道的好多人,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因為讀研讀博攤上了不好的導師,日子過得很糾結。師弟,咱們能到了趙老師的門下,實在是運氣太好了,所以你要好好聽講,好好珍惜啊。”
“嗯,我會的。對了師姐,你不是說要寫篇文來夸趙老師嗎,什么時候寫啊?”
“現在。”
一、“你為什么想研究方言學?”
第一次見到趙老師,是2012年的春天。
考研的分數出來了,我考得還不錯,進復試肯定沒問題了。按照慣例,自然要提前聯系導師。仗著本科本校的優勢,我在另一位相熟的女教授的引薦下,認識了趙老師。
方言研究所里。初次見面,短暫的寒暄之后,趙老師問了我第一個嚴肅的問題:
“你為什么想研究方言學?”
“因為我喜歡方言,想保護方言!”
“是什么讓你有這樣的想法呢?”
“因為我看到老家好多人已經不喜歡說方言了,好多小孩子也不會說方言了,大家都覺得說普通話很潮,我覺得很難過……”我幾乎是拳頭緊攢眼含熱淚內心無比激動地說了這番話。
“噢,這樣啊。”趙老師點了根煙,微微頷了頷首,眼里卻露出一絲微妙的神情(直到我讀研一年后,知道了“挽救方言”是個多么假大空的事兒,回想起來,才意會到趙老師當初的神情其實是“年輕人,圖樣啊”的意味)。
之后,我問趙老師,作為進入我們這個領域的準備,需要提前讀些什么書。本以為他會給我列出一長串的書單(因為別人的導師都是那樣的),沒想到他卻說:“有空的話,去預習一讀《音韻學講義》就好啦。唐作藩的《音韻學教程》也可以配合看看。”
“嗯,沒其他的了嗎?”我愣了一下。
“暫時這樣就可以了。”他大概看出了我的疑惑,又解釋道:“看書不要只求數量,現在很多人寫的書和文章都是亂七八糟的,亂看還不如不看。特別是對于你這種還沒入門的,首先有打好基礎的意識才是。方言研究的基礎就是音韻,其他的以后再說。”
“好的老師,我明白了!”我使勁點點頭,心想:明明辦公室三面墻都是滿滿的書架,卻竟然不用書單裝逼,?這位老師好有個性!我好喜歡他!
末了,他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方言調查字表》,遞給我:“這是我們專業必備的工具書,這本送給你啦。”
“啊,謝謝老師!”我高興地接過來。
這是方言學界的傳統,每個進入漢語方言研究領域的人,第一本《方言調查字表》通常都是自己的導師贈送的。趙老師送我字表,也就是意味著,他愿意接收我到他的門下啦!
……
三年后,畢業前夕,我跟當初引薦我的那位女教授吃了個飯。她告訴我:“當初我推薦你去找趙老師,不僅僅是因為他學問高,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他的人品也好。現在學術圈里作風不正的老師為數不少,對學生影響很壞,特別是你們女學生,你懂的。”
“嗯,我懂。老師,謝謝您!”
真的,非常非常感謝。
二、“我從來沒有鄙視過你們中的任何人啊!”
趙老師的學術水平很高,發表專著、論文無數,評上博導的時候還不到四十歲,學界內很有名氣。
學術成就當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平時除了給學生上課之外,趙老師還擔任了學校的行政職務,為了擠出時間來進行學術研究,他幾乎每天都會在辦公室呆到晚上十點以后——相當于上自習啊!而每年的寒暑假,趙老師幾乎都是奔波全國各地做田野調查——乃們不要以為田野調查是唱著山歌去踏青,鳥不拉屎的山旮旯和奇葩的發音人有時能把人折磨死!
而且他大多數時候都是單槍匹馬,一個人做完要做的工作,不會強迫學生去給他當苦力;相反,很多時候都是學生自己的調查完不成、論文寫不出來,還得麻煩他帶著去做,而他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再忙也抽出時間去了——我弄畢業論文的時候就是這樣,死皮賴臉地求趙老師到我老家呆了一個星期,基本上語音記錄的所有工作都是他來完成的,最后論文的框架也是他給的,否則像我這樣的學渣大概畢業都成問題吧【望天。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段話——“一位教授,自己年輕時苦心學術手不釋卷,成名后卻幾乎不怎么管束學生,就是因為根本不相信別人能窺其堂奧,所以明知有些弟子就是在混日子等畢業,也能心平氣和厚德載物。‘你們懂什么學問?隨便寫寫就得啦’,這種‘不跟你較真’的深切鄙視,才是寬容大度的前提。”我把它轉到朋友圈并艾特了所有同門:“快看快看,這說的不就是咱趙老師嗎!”
大伙兒紛紛表示贊同。然而趙老師看到之后,卻表示很委屈,弱弱地留言道:“我可從來沒有鄙視過你們中的任何人啊。”
哈哈,老師呀,此“鄙視”非彼“鄙視”,這是在夸您吶!
三、“做學問也只不過是謀生的技能罷了”
趙老師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句話實踐到了極致。他自己是個學霸,但并不強求學生們都要跟著他科研的道路上狂奔。雖然他也時常教育我們“要趁學生時代好好學習,多學些東西,以后才不會后悔”,但基本上不會干涉我們的日常生活。對于那些有意向在學術上進行深造、需要細致的指導和幫助的學生(比如那些有強烈讀博意愿的同門),趙老師會盡心盡力地促成其在科研方面的發展;對于那些志不在于學術而只是想混畢業的學生(比如我),只要平時上課和作業還過得去,趙老師會努力保證其順利畢業——從帶著我們做調查,三番五次修改我們的論文,到最后的答辯現場上親自大開嘴炮來維護自己學生……
也許有學霸會說:“嘁,不敦促所有人好好學習的,哪里算是什么好老師?”然而我覺得,因材施教、不強迫學生的,才是好老師。念到研究生的都是成年人了,難道還要導師畫好道路押著走嗎?
趙老師也并不是一開始就對所有學生放羊,只是后來看清了學生們的個性不同,才任其自由發展。研一的時候我因為心態不穩,音韻學的知識沒有好好學,考試考得很差,還被他嚴肅教育過一番。只是后來我非要把自己混成了學渣……啊,老師,我對不起你。
而到了要寫畢業開題的時候,趙老師對我們說:“我希望你們能夠盡早寫出初稿來,并非我著急要你們交,而是不希望你們拖得越久越難辦,到后面影響了找工作的心情。”他這么一說,我們大家自然明白了道理,就哧溜哧溜地寫去了。
趙老師曾經說過一番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他說,人在這世上,不求取得多少高大上的成就,而是首先要能夠謀生立足,“對于我來說,做學問也不過是謀生的技能罷了……當然啦,我還挺喜歡方言這個領域和教師這份工作的。你們中的大多數人以后估計也不會繼續搞方言了,但是一定要有謀生的法子,能從事喜歡的工作就最好。”
我們畢業那年,趙老師已經做到了學院院長的職務。那年,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很嚴峻,到了四五月份還有很多人沒簽下工作。我問過趙老師:“大家的就業情況不好的話,會對老師您有影響嗎?”他說:“對我個人的工作沒有什么影響,但對我的心情影響很大啊。”
為了畢業和就業,2015年是我們幾個壓力山大的一年;為了緩解大家的壓力,2015年也成了趙老師請客吃飯喝酒頻率極高的一年。
所以接下來要說說喝酒的事兒。
四、“女孩子,不要在陌生人面前喝大。”
趙老師嗜酒,據他自己說,就算自己一個人在家吃飯,每頓也必喝二兩。他也很喜歡請學生們吃飯喝酒,經常是:
“新學期到了,大家都返校了嗎?今晚一起去吃飯吧!”
“今年新收的師弟師妹來了,大家互相認識一下,今晚一起去吃飯吧!”
“今天大家幫忙搬書,辛苦了,放學后大家一起去吃飯吧!”
“今天是咱XXX的生日,我們大家聚聚,放學后一起吃飯吧!”
“你們XX師兄順利畢業了,我們歡送一下他,今晚大家一起吃飯吧!”
“來進修的XXX老師結束培訓了,我們歡送一下她,今晚大家一起吃飯吧!”
“明天是中秋(端午、元旦),今晚大家一起吃個飯吧!”
“這學期快要結束了,放學后大家一起吃個飯吧!”
“過兩天就要開題了,為了預祝開題順利,今晚大家一起去吃飯吧!”
……
不同于理工科的師徒關系,我們從不把導師稱為“老板”,因為我們根本沒幫導師干過什么活兒。導師掏腰包請我們吃飯,完全是自發自愿。不同于某些直到畢業都沒在一起吃過一頓飯的師門,我們師門幾乎每個學期都會聚餐好多次,學校里的“翠庭食府”都已經默認趙老師為VIP顧客了。而且趙老師很擅長點菜,抓住每個人的食性點得又快又準,從不會翻著菜單猶猶豫豫,令人嘆為觀止——以致我們師門的女孩子從此以后都極其鄙視點菜速度水平低下的男人。
因為專業的關系,師門里女生比較多,有時候師兄師弟不在場,沒有人能陪趙老師盡興地大喝。但他表示沒關系,即便自斟自酌照樣樂在其中。我們這些人跟著他三年,許多是原本不會喝酒的,漸漸也能夠喝一點兒了,大概也算是學生時期的收獲之一吧。
趙老師是海量,我們從來沒見他喝醉過。而且酒品極好,很少在酒桌上吹牛皮說胡話。有時候師門聚餐結束已經是晚上八九點,我們一群丫頭小子頭重腳輕醉醺醺地走回宿舍;而趙老師往往面不改色,健步走回辦公室加班……實在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是,他也不忘教育我們:“雖然你們現在都能喝一點兒了,但是要注意,特別是女孩子,不要在陌生人面前喝大。”
畢業工作后,有一天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跟喝酒有關的狀態,趙老師看見后說:“嗯,T哥確實不要再暴露自己的酒量了,畢竟要考慮找對象啦。”
“趙老師,你再叫我T哥,我就真的找不到對象了!”我在回復欄里輸入這句話,想了想,還是笑著刪掉了。
五、“當初你們四個都說要讀博的……”
2015年6月,我、彥子、秀秀、小婕,畢業了。
“當初你們四個人都說要讀博的……唉。”畢業宴上,趙老師嘆了一口氣,悠悠地說道。
啊,三年前,我們四個確實都下過這樣的決心,踟躇滿志信誓旦旦;然而三年后,只有彥子一個人即將奔赴米國深造,我們另外三個都逃離了學術圈,各自為五斗米庸碌了。
“老師,您會對我們失望嗎?”
“不會啊,人各有志嘛。”趙老師呵呵一笑,端起酒杯:“來,祝大家前程似錦!”
……
轉眼間,已經畢業大半年了。回想起讀研的三年時光,雖然不敢說在學術上有多大長進,但是卻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我能確定,那三年里我過得非常非常開心。這大概就足夠了吧。
“趙老師,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