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健康界傳媒成立五周年,為此我們內部舉辦了一場小型運動會。于是大家開始了角色扮演,程序猿成了裁判,記者成了記分員……不過這跟美國這群醫學生相比還是弱爆了。
事情是這樣的,美國田納西州一小鎮的消防局人手短缺,附近林肯紀念大學醫學院的30名醫學生報名成為消防志愿者,撐起了小鎮的整個消防局。果然,學醫的人就是技能滿滿。(Hospital and Health Networks)
【頭條】
兩會召開之際,會有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自己所代表的團體發聲。美國也有類似的團體——患者游說組織(patient advocacy group),他們代表的是某一類患者,如癌癥患者、艾滋病患者、阿爾茲海默癥患者。
這些團體在普及疾病知識和推動疾病研究上起著重要作用。然而,他們的這一作用卻受到了質疑。
3月1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104個規模較大的患者游說組織中有83%受制藥企業贊助。報告認為,這其中的利益關系,很難讓人相信這些組織是否真的站在患者角度考慮。比如,迫于贊助企業的壓力,他們很可能不敢提降低藥價。
【鋒報】
英國醫學總會(General Medical Council)調查發現,英國退歐之后,在英國工作的歐洲其他各國醫生當中,約有60%正在考慮離開英國。BMA英國醫學會主席馬克·波特(Mark Porter)稱,歐洲醫生的“出英國”,會讓NHS更難給患者提供優質服務。(衛報)
不光是醫生想“出走”,英國很多護士也在考慮改行。調查發現,美國約有45%的護士曾經遭受其他護士的口頭侮辱或欺凌;49.8%的護士想過改行;27%的護士表示,職業倦怠是希望改行的最主要原因。(RNnetwork)
其實,就算沒有醫生人員流失問題,英國的醫療質量也堪憂。英國護理質量委員會(CQC)調查發現,英國八成醫院不夠安全。臨床醫護缺乏人手,患者太多,導致候診時間過長,重癥治療也亟待改善。(英國廣播公司)
而男護士在英國也是一種稀缺資源。英國護理和助產學委員會(NMC)統計發現,2016年,英國約有11.4%的護士是男性,近年所占比例停滯不前。(衛報)
同樣面臨患者安全問題,聯合委員會(JC)3月2日公開呼吁,醫療機構領導者應該優先營造追求安全的集團文化,并把此事當成頭等要務來抓。安全文化的缺失會直接導致手術差錯、推遲治療等諸多惡果。(聯合委員會官網)
美國醫療保健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候任主管西瑪·維爾納(Seema Verna)的任命投票被迫推遲。投票原定3月2日在參議院舉行,但是與會人數不足,因此推遲到3月4日重新投票。(美國參議院官網)
【大嘴】
唐納德·特朗普親自任命FDA高管,如今卻炮轟FDA,稱其現有的審批程序“遲緩而繁重”,已經成為最新技術產品惠及百姓的一大障礙。特朗普可能沒聽說過那句話,“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STAT)
說到特朗普,他28日還簽署了一項法案,允許特定精神疾病患者購買槍支。國內精神科不時爆發醫患沖突,還好患者手里沒槍,想想都害怕。(美國國會官網)
trump.jpgFDA挨批的同時,也在忙著批評藥商輝瑞,指責輝瑞在美國堪薩斯的一處藥廠存在諸多問題,危及患者安全,警告說該藥廠已經“失去控制”。(路透社)
【開眼】
科學家發明新的器官解凍術,能夠有效解凍長期在低溫狀態下保存的心血管,為器官移植帶來福音。目前,器官移植工作分秒必爭,冰塊降溫技術往往只能維持幾個小時,英國約有60%的器官因為時間問題被迫棄用。(科學轉化醫學期刊)
操心“救人”的不止醫療人士,臉譜網(Facebook)也不甘寂寞,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辨識自殺的高風險人士。數據主要包括用戶在網上發布的言論,及其朋友們的回復。畢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為臉譜網點贊。
其實除了這些新技術,一些看似老掉牙的方法也挺有效!研究發現,醫生如果在治病之前和病人進行溝通,講解整個治療過程,既能有效降低康復費用,還能減少后續并發癥。(NEJM)
大家都在幫助患者,患者自己也沒閑著。美國調查發現,與健康人群及單一慢病患者相比,身患兩種或以上慢病的人群會更多地尋求醫療服務的幫助。(美國疾控中心)
【產經】
英國外包公司Mitie把旗下的家庭保健業務——MiHomecare賣了,賣了多少錢呢,2英鎊!這個價錢,妹也買得起啊!要知道,五年前Mitie買下這份業務的時候,可是花了1.11億英鎊呢!(The Telegraph)
Mitie之所以賣掉這份業務,是因為這幾年經營失利導致MiHomecare貶值。大洋彼岸的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UPMC)卻拿出了一份還算不錯的答卷。UPMC在2016年下半年收入約6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漲近9%。不過,UPMC的營利跌至1.06億美元,跌幅為47.3%。(UPMC)
upmc-hedshot-2.jpg我們總是說,工資漲得再快也沒有房價漲得快。而美國自1979年以來,醫療費用增速持續高于工資增速。這些年,工資的真實增幅僅為2.7%,而醫療費用卻翻了10倍。不過與此同時,員工醫療補貼也增加了63%。(福布斯)
【趣你的】
不管工資再少,妹認為不該拿的錢還是不能拿的。比如,美國艾奧瓦州地區醫療中心的首席執行官龍·布提柯福爾(Lon Butikofer)就因違規報銷差旅費用,壓力之下被迫辭職。(Becker's Hospital Review)
生命總有奇跡,千萬不要放棄!英國一名孕期僅23周、提前4個月出生的早產兒阿比蓋爾·彼得斯順利降生。出生時,她體重僅有1磅,腸道還有破損。在產房看護、治療4個月后,彼得斯已經安全返回家中。(英國廣播公司)
今天的讀報就到這里,國際妹祝您有一個愉快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