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寶先會
二寶早先學會了一個字:塔(即燙,武漢方言)。
有一天外婆給二寶洗澡,正在放熱水,還沒加冷水,二寶就急不可待想入盆,外婆一把抓住他,急切的說:塔!塔!塔!(燙!燙!燙!)。從此二寶就會說這個神奇的字了。當遞給他奶瓶時,無論是不是真燙,他都要說一句塔~。后來發現給玉米段,饅頭片,他都會來一句:塔~,尾音抑揚頓挫,學的有模有樣。
有次我從冰箱拿出西紅柿,被他看見,吵著要吃,有點冰涼,拗不過,匆忙洗洗給他,他喜滋滋的捧著,小得意的咬上一小口,吧嗒著嘴,滿足的說了一聲:塔~。
…………
以前還有些小激動,以為他理解了什么是燙,現在看來,對他來說啥都是塔~。
奶奶發現了這個問題后,就很想糾正。每次二寶說塔~,她就耐心的說,不塔不塔,是燙~。
但二寶一次也不學說燙。反而塔的更起勁。
其實奶奶的普通話也不咋樣,也就是個北方普通話嘛,只比我們分的清前后鼻音。有一次她聽見院里的小孩把“二”說成“餓”,好心教了一下,發現別人根本不會說“二”,唏噓不已,覺得舌頭怎么能長成那樣,所以特別在意大寶二寶說的標不標準。
二、大寶很快也會了
周末大寶二寶勝利會師,呆一起瘋鬧一天后,大寶也會說塔~了。
奶奶越發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重了,幾乎時時刻刻糾正。
吃早飯是開端。喂雞蛋時,勺子一到大寶嘴邊,大寶就說塔~。奶奶糾正說燙~。
大寶始終說塔~,倒是奶奶一時一個變。
? ?一會說,不塔~,是燙~,燙~。
? ?(幾個來回下來不分高低)
?然后變成了,你說燙我就把勺子給你玩,你說燙~,燙~。
? ? (仍然打成平手)
? ? 最后大寶不想吃了,奶奶妥協了,好吧,塔就塔吧,再吃一口,來。
? ? (奶奶敗給大寶了)
…………
我在一旁笑趴。
大寶和二寶不同,她似乎是故意對著干,你說燙她說塔,一聲比一聲高,一聲比一聲叫的開心。
你若是不嫌累,可以和她說上十個來回都不止。
早飯后要出去玩,出門時塔幾聲,回來時再塔幾聲,玩玩具時也塔……總之時不時冒出這個萬能的字。
到最后,奶奶想出個奇招,大寶再說塔~,她就說熱~。嘿嘿,可真是煞費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