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三年(1862年),一擔籮筐
一頭是全部家當,一頭是全部希望
從湖北應山出發(fā)
在漢口登船,到蕪湖離岸
向南,向南
沿著水揚江源頭尋找歸宿
寧國,東漢置縣,皖南名邑
清軍與長毛19回爭鋒
縣城10次易手。戰(zhàn)火平息
草木盡焚,石頭發(fā)燙,烏鴉亂飛
村荒再無雞鳴
我們的先人不能算作移民
踏上的是政府指定的路線
一路櫛風沐雨。在黃山與天目山
腳下的一個小山岰止步
扺達的那天,漫天飛雪,千徑蹤滅
斫樹造屋,取土壘灶,生火御寒
殘陽將黃昏里的炊煙染成血色
先輩早已作古。墳頭塌了再堆
萋萋芳草,枝枝藤蔓,歷經七代不倒
我們說著楚語,保留楚人的的剽悍
作為農民,土地是我們的另一個父母
土地分分合合,家族悲悲喜喜
連根拔起的一棵樹
重植,成活,蔚然成林
每至清明,我們驅車奔向接納祖先的山岰
在墳前燒紙,磕頭,默默訴說
能否聽到?隔著那么遠的距離
人間的貨幣都無紙化了
我們還沿襲舊制,送他們銅錢
我們腦后總拖著剪不斷的辮子
風起時,一只只白色蝴蝶在林間歌舞
我們一轉身,竹海松濤大作
油菜金黃,桐葉闊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