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媳婦買了一臺小愛音箱,但是在網絡設置的方面出了點問題。我看了之后也沒能很好的解決。于是一向習慣“直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我,想到了學習智能音箱的工作原理。但是轉念一想,目前自己的工作十分忙,日常花費的精力已經很多了,再去為了完美解決這一個不太重要也不太緊急的小問題而花費精力,實在是不值得,于是就詢問了客服,問題很快解決了。
還有一個例子。我的學生中,有一個初一的學生在我這里上,程度很差,接受能力也比較差,一般遇到這種問題,我都會先和家長溝通,大意無非就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語成績的提升需要語感提升,而語感的的提升需要大量聽和朗讀的浸泡,這是需要很長時間的。但是要知道,付高價錢給成績比較差的孩子報一對一家長的第一需求就是“快速提分”。沒有幾個家長愿意付著這么高的費用在你這里慢慢浸泡,培養語感。結果就是,大部分的此類學生,在上了20次課左右后,如果沒有在學校的考試中看到效果,一般都會離開的。
以上的兩個例子,都折射出了我的一個思維習慣:
凡事習慣于直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個思維習慣錯了嗎?我不覺得。因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最徹底的方案。
如果是這個道理沒有錯,那么很可能就是它被應用的范圍錯了。
像以上的額兩個例子,解決音響的聯網問題既不緊急也不重要,沒有必要花大量的精力深入到根本。初一的學生家長需要快速的看到效果,我只需要搞清楚學生的考試范圍,然后反復地讓這個學生背考試范圍內的課文,單詞和錯題就能收到效果。(不是說培養語感這樣根本性的解決方案不對,完全可以讓家長看到分數的提升后,對你產生信心,從而愿意配合你的方案,讓學生課下進行大量的聽讀訓練。)
因此,我想到了另外一條解決問題的思路:
由表及里地解決問題,即先解決表面的,具體的,緊急的問題,再慢慢滲透到深度的,抽象,長期的問題。
這樣一來,就能夠很好地處理很多眼前緊急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長期來看真的是十分重要的話,那么它還值得我們再去慢慢深入地去研究它的根本。
另外多說一句,由表及里地解決問題還有一個附加的好處,那就是:能夠幫助你更自然地進入狀態。
比如,健身是一件長遠來看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一上來就先去研究營養成分,健身原理一類的東西,很難進行下去。而如果先從一些簡單的動作開始,慢慢地進入狀態,看到效果之后也會倒逼著你去想要更好的效果,從而自然而然地了解健身原理之類的東西。
以上就是我本次分享的一條思維習慣,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