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草
高觀國
春風吹碧,春云映綠,曉夢入芳裀。軟襯飛花,遠連流水,一望隔香塵。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憶翠羅裙。冷落閑門,凄迷古道,煙雨正愁人。
溫柔的春風吹綠了這春意回暖大地上的芳草,晴空飄散著的淡淡白云和綠茵交相映襯,顯得很是惹人可愛,就連春夜的夢境里也都是這如茵的綠草輕煙。飛落的花瓣飄落在柔軟的大地上,連綿不斷的綠草隨著流水延伸到遙遠的天際,抬頭遠望,自己夢中的伊人恍若隨著這綿延著的流水消失在遠方。想那凄凄涼景,雖春意無限,卻又含著多少江南流落離愁別緒。伊人不知歸向何處,卻已然被綠草阻隔兩方,只得陷入哀哀的回憶之中。門前幾許清閑寥落,陳舊的小路亦是浸染著凄迷寒意,這一切的一切都籠罩在江南朦朧煙雨中,令人思緒紛亂,愁緒更添。
在南宋詞壇上,詠物的題材可謂是最平凡不過的一種了,花草樹木更是極為常見的吟詠之物。如此普通之物,初見難免會讓人先入為主的認為是平庸之作,不足為奇。可若細細揣摩品味,便可讀出高觀國這首詞的獨特之處。
這首吟春題草詞,語言曉暢自然,毫無滯澀之感,以草來貫穿全詞,實則抒發自己的依別眷戀之情,以物代意,曲折委婉,含蓄雋永。詞的上半闕向我們展現了一幅純凈明麗的江南春景圖,下闕卻悄然一轉,詞人之情應景自然而生,避免了沾悶滯氣以及矯揉造作。一景一情,情景相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凄然無盡,讓人讀來不禁感嘆實為佳作。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詞的藝術構思,其實是雙重線索同時展開。詞人的心緒低迷與望眼之景的黯淡并列鋪展,更與之前對清麗的春景交匯,這兩處表達看似相悖卻一點不會讓人感到堵塞,平實自然是這首詞最突出的特點。
無論是描景還是抒情,無論是睡眼還是輕塵,讀完之后都令人沉浸其中,為其贊嘆不已。精妙之筆將詞人迷惘的內心刻畫的淋漓盡致。軟、芳、香、翻、閑、迷,字字入心,字字帶情。
盡管這首詞所含詠的內容與感情在生活中是很平凡的組成部分,但是高觀國卻用他那秀美婉約、飄渺清揚的筆法給我們將這幅雅淡之景徐徐描繪。南宋之詞名篇佳作,可謂數不勝數,可若要達到取題之外,伸意入景之中,便更是上乘之作了。煙雨草色,江南片景,然情感充沛,不為情而書情,不為意而造意,純熟平實,是值得抬座品酌的。
(高觀國,南宋詞人。字賓王,號竹屋。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為“南宋十杰”之一。有詞集《竹屋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