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有越來越多素不相識的人來關注我,這一周一直在糾結寫什么話題,是寫時事類的“全國兩會,韓美薩德,抵制樂天還是寫我心里一直有的一個想法,然而可能這些都不夠成熟。
在爆炸性的公眾號與新聞熱點的推送下,我無從下手。
今天先聽到一個南京某電視臺的主持人分享了一首北島的詩(一束),然后在豆瓣上看到北島和他的朋友們。
所以,我想算是偷個懶,分享一首詩給你們。
來自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鮑勃·迪倫(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美國搖滾、民謠藝術家,詩人,對當代的流行文化影響深遠。在上世紀60年代,被青年視為民權與反戰的代言人,歌詞通常包含深刻寓意。在風中飄(Blowing in the wind)出現在迪倫的第二張專輯里,也許你在阿甘正傳也有聽到過。
答案在風中飄蕩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條路
才能被稱為一個男人
一只白鴿子要越過多少海水
才能在沙灘上長眠
炮彈在天上要飛多少次
才能被永遠禁止
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蕩
答案在風中飄蕩
是啊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沖向大海
是啊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
才能夠獲得自由
是啊一個人能轉頭多少次
假裝他只是沒看見
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蕩
答案在風中飄蕩
是啊一個人要抬頭多少次
才能夠看見天空
是啊一個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聽見人們哭泣
是啊到底要花費多少生命
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
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蕩
答案在風中飄蕩
據說這首歌寫于1963年,當時美國正處于與越南的戰爭中,迪倫用問句,也表達自己對于和平的思考。時至今日,也確實印證了,當年的戰爭損傷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現代的人耳朵里,在重新聽到這首歌的時候,讀這首詩的時候,似乎可以看見一位少年,在霧霾力跌跌撞撞,在無盡的等待中尋找光。
偉大的詩歌如同精神裂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其隆隆回聲透過歲月迷霧夠到我們。
我看到了你的關注,這也是我繼續的理由之一,沒錯,真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