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或者因為他們腦子里的觀念,原本路是錯的,所以很多人其實在最基礎的概念上就已經出現了偏差。
這種初始的偏差在未來的日子里,會不斷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麻煩,而大部分的解決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
我們要做的其實也不復雜,只是從最簡單概念開始幫大家一點點回到正常的軌道中來,單單把每個基本的概念想明白,都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
遇到貴人的原則:自己首先得是個貴人,才能遇到貴人,甚至更多的貴人。
能夠遇到貴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也是必然的,它是自己生活的一面鏡子。
你自己是個貴人,生活這面鏡子就能幫你找到更多的貴人。至于偶然還是必然,其實你是控制不了的。
“遇到貴人”這件事從來不是我們的目的,相反“成為貴人”倒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既便你的運氣差到一個貴人也沒有遇到——生活中這種不順心的情況并不少見——你已經成長起來,并且發現:
“你已經成為了自己的貴人”。而這位貴人不會輕易離你而去,更不會讓你失望。
有一個特別容易特別安全的預測未來的策略:如果某個道理客觀上確實正確的,過去是成立的,現在還是成立的,那么,不出極大的意外的話,將來它還是成立的。
比如做對的事情遠比把事情做對重要得多……這個道理放在哪里,研究來研究去,得到的結論是:它客觀上就是正確的,過去是成立的,現在它還是成立的,我很愿意相信,甚至篤信它將來還是成立的——于是就按照這個道理行事,那么,在這個層面上就做到了活在未來,因為我(笑來老師)用了一個最簡單的策略,做出了成功概率最大的預測——做對的事情遠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的多……
做錯了事情,效率越高越可怕;若是做對了事情,既使拖拖拉拉,只要完成就收獲巨大。
有時候能夠改變我們的,可能不是什么所謂的大道理,或者特別高深的方法。
一個簡單的技巧,如果能幫你糾正以前的錯誤觀念,可以就足以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比如把“失敗”改成“暫時不成功”,,把“討厭”還成“還沒喜歡上”。
這些小技巧、小方法看似不起眼,但如果你能利用它把腦子里那些阻礙你成長的概念屏蔽掉,無疑能夠大大增加你遇見貴人的可能性。
無法想像一個時常因為“失敗”而氣餒的人,能夠一路堅持往前走;一個“討厭”這“討厭”那的人,能心平氣和地面對負面反饋。
幾條遇到貴人的原則:
1、樂觀的人更容易遇到貴人;
2、貴人更容易遇到貴人;
3、能幫助他人進步的才是真正的貴人;
4、優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5、樂于分享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6、不給他人制造負擔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7、不恥于求助的人,更容易獲得幫助;
8、求助的時候不宜僅用金錢作為回報;幫助他人的時候不宜收取金錢回報;
9、貴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過是自顧自地牛,貴人不一樣,他們常常“以和為貴”,更懂得“獨貴貴不如眾貴貴”。
10、很多時候,人們的成功,源自于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反過來,若是大量的人不愿意看到某人成功,那么某人很難獲得所謂的貴人相助。
11、正在做正確事情的人,更容易獲得貴人相助,所謂得道多助,說的就是這個。
12、活在未來的人,更容易遇到貴人,因為別人能在他身上看到未來。
……
有個深刻的道理值得單獨說道說道。大多數人對“求助”這個概念有著極為深刻的誤解,大多數人把求助當作一個低聲下氣、卑躬屈膝、肋肩媚笑的行為——那不是求助,那是乞討。若是你的腦子里把求助理解成這樣,本質上你就是把自己等同于乞丐處理,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當然得不到什么好的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理解一個概念,不光要知道它是什么,更重要的還要知道它不是什么。
比如“向人求助”不等同于“麻煩別人”。反過來,別人向你求助,也未必是找你麻煩。
幫助他人的人,從來不是你贏我輸,而是一個共同進步的過程。正是知道這一點,才會不怕麻煩地幫助別人,因為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是受益者,甚至是更大的受益者。
當然,如果你只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節省自己的金錢。而一味地尋找他人的幫助,那你就是“占便宜”,而不是“求助”。(求助是什么?求助是在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向別人提出的請求。)。
分清“求助”、“乞討”、“添麻煩”、“占便宜”之間的區別,就離正確的概念不遠了。
事實上求助是一種交易,不僅如此,它還是一種更隱蔽的交易。貴人之所以幫你,是因為他已經看到你的價值得,要么這種價值幫助他確立自己的價值,要么這種價值讓他看到未來的某種可能性——盡管并不確定。所以若是你自己做過“貴人”,你一定早就明確那個別人不理解的道理:
在你出手相助的那一瞬間,你已經得到了自然的回報——這也很可能是你樂于相助的根本原因……
“所以聰明人都會為自己做二件事:儲備人際價值、到人際價值高的地方去扎堆。”
如何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能吸引貴人的個體?換個說法,這不僅是善于求助,甚至是“自動吸引各種各樣的幫助”,這是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根本。
當我們還沒有能力回報貴人時,每個人都會覺得欠了不少人情。
短時間內沒人能夠輕易擺脫這種窘境,不過我們已經學會了一些緩解這種焦慮的小技巧。
如果你以為求助不是“欠人情”,而是“做交易”,只不過每筆交易不是即時對現的,那你就有機會跳出這些所謂的人情束縛,轉而更加關注自己的成長。
要相信貴人的眼光,既然他選擇幫助你,那么就說明他認可你,覺得你未來一定有機會反過來給予他幫助,只是需要時間,需要些耐心。
所以與其擔心還不上人情,倒不如加上一個“暫時”,來幫助自己擺脫這種糾。我只是暫時能力有限,暫時資源有限,我相信只要大方向沒有錯,到時候一定可以幫助到那些當初的貴人。
讓自己慢慢成長為“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