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到一個不如意的地方,
你遇到了一些差勁的人,
你開始檢討你的前些年,
你的脾氣越來越好,
你欺騙自己,
慢慢的,
你的變化很大。
你沒有了暴躁的脾氣,
你學會了容忍謙讓,
你學會了與人相處。
你得到了周圍人的稱贊,
那些你討厭的家伙贊美你和他們那么相像,
最終你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
說著不知可云的話。
你還會開心嗎?
你還記得你嗎?
? 生命是一場旅途,這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我們,或多或少,年紀越大,越發現,我們可以和陌生的人因為一次偶遇,可以把酒言歡,促膝長談,而對身邊的人,關于理想,關于煩惱與真心,我們閉口不言,只字不提。一個奶茶店的老板,曾對我說過,不要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做任何決定,比如,不開心的時候不要發一條負能量的朋友圈。我至今還記得,每次不開心的時候,每當拿起手機,我都會想起。
? 今天看到一條微博,是說大學室友關系,一句話交不了心,撕不了逼。乍一看有些想笑,可確實有道理,就和同事差不多,他們是你的身邊人,但因為家教素質,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的不同,總會有很多摩擦,面對這些的時候,直接了當的批評由于交往不深會引發更大的矛盾,而一言不發的默許則會助長這種情況。彼此之間在陌生人的關系上又多了一層身邊人的關系,抬頭不見低頭見,互相既需要合作,又需要提防。關系既微妙又搞笑,怎么處理這種關系,很多人用情商高低來定位你處理這些事情的方式,處理的好的人,身邊人會說你情商高會做人,而處理不好則會被疏遠,議論,你的印象上也會被身邊人加上情商低的標簽。比如在工作學習時間,你在認真做事,身邊三兩個人在大聲議論某寶上的某件衣服,這時你大聲呵斥批評其不對,而另一人來到,與他們一同加入討論,并稱贊他們的審美。誰對誰錯先不說,誰會被多數身邊人擁戴自然不需多言。這就是現實,學過管理的人肯定懂得,在一個團隊中,你最需要的可能并不是才能,而是協調團隊的能力,還記得我的講師對我說過,在一個團隊中,如果你是一只鶴,而你處于一群雞中間,你只有放低姿態,學會打鳴下蛋,你才可以在這個團隊里生存。有些諷刺,但確實是事實。而我當時在想,一只在雞群里會打鳴下蛋,在鴨群里嘎嘎亂叫的鶴,還是鶴嗎?難道是效仿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我的講師說我這個想法很危險,會讓我無法適應和生存。
? 這世界是個大染缸,我們被浸染的五顏六色,嘈雜糾纏,亂七八糟,我們贊蓮,贊松,贊梅,贊菊……稱贊一切自認為的臆想的美好。希望成為如……的人。其實都只是在追求內心中漸漸消失的真正的自己,強烈的自我暗示讓自己去感受到那在身體里還存留的高尚的人格,這也是為什么精神上的疾病為什么比肉體上更難治愈的原因吧。
這個世界也許不曾溫柔
然而我們愛著的人
給予了我們這世間所有的美好
因為深愛著我們愛的人
所以我們也深愛著這個容納著我們的世界。
一句早安,
一句晚安,
一個你,一生足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