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會提及到一個【場】的概念,比如:這個人有氣場,這個活動的現場氣氛很好等等。
特別是在引導工作坊和培訓課程更加講究營造【場】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場】呢?【場】的作用是什么樣子呢?
【場】的概念咋聽起來似乎很難理解,其實【場】就存在我們的周圍,我們的身邊充滿了電【場】、磁【場】、熱【場】、情緒【場】等等諸多的【場】,有的【場】是我們能夠看見的、感受到的,有的【場】是我們看不到意識不到的,但是無論怎樣【場】一直存在我們周圍,我們不能忽略【場】對我們的影響,而且有很多【場】是由我們人為產生的。
移動公司在一個小區外的圍墻邊上安裝了一個4G發射塔,小區的老人們就覺得這個發射塔信號輻射會對自己的身體有影響,然后就通過各種渠道想拆除掉這個發射塔,最終經過努力,這個塔被拆除掉了。
其實在這個案例當中,老人們看到了通訊信號這種電波的【場】對他們的影響,同時在拆除這個塔的過程當中,老人的心里也給自己心理產生一個情緒的【場】。如果老人們經過努力,這個發射塔沒有被拆除的話,那么老人們在心理上永遠會有一個結,這個結并不是由于發射塔存在的【場】所產生的,而是由于發射塔在物理空間的存在,對于老人心理的【場】產生了影響。
所以只要你是一個社會人,生活在社會當中,就會被周圍的環境、各種因素所影響,會對你的心理的【場】產生各種反應。
同樣,我們在工作和生活的活動實施過程當中,無時無刻的都存在著【場】的概念。這個【場】是由硬件和周圍的環境,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每個人自己情緒等等所構成的【場】,它可以是一個環境【場】,也可以是一個心理【場】,也可以是一個情緒【場】,也可以是對所有人都產生作用的【場】,也可以是對某個人產生作用的【場】。作為工作者、生活者,我們要看到【場】的存在,要看到【場】對自己和他人產生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使自己和他人良好的參與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活動當中。特別是當你精心設計的活動,在現場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和反應的時候,往往【場】就是破壞這種效果的原因之一。
同時,我們作為發起者、引導者的時候,也會受到【場】的影響,我們要看到【場】對自己的影響是什么樣子,當然這種影響是有正向和負向兩種情況的。如果,進入到一個環境你感覺到不舒適,自己情緒發生了變化,那么就說明【場】對你產生了作用;同樣進入到另一個環境,你會感到很興奮、很投入,這個【場】對你也同樣產生了作用。無論【場】對你產生的影響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其實,都會使你原有的設計活動產生變化。而且不見得你興奮了、投入了這個【場】就是好的、正向的,可能因為你的興奮、投入,使你無法看到【場】域中其他人的反應,從而無法達到你的目的。
所以,一個【場】到底是正向還是負向的,并不僅僅是你的狀態如何,而是要看到這個【場】對你的活動設計是有推進還是阻礙作用。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辦法去改變一些【場】的構成因素,這個時候我們,更關鍵的不是糾結于如何改變這些因素,而是要看到這些因素的存在,他們對【場】域的構成的影響,以及這個【場】對我們活動可能產生的影響,無論這個影響是促進的還是阻礙的。
到底如何來定義【場】的概念和如何看待一個【場】對活動的影響呢?
在個人目前看來,【場】是一個五維的概念,由空間、時間、心理構成的五維的當下的情境,他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空間
空間作為【場】的一部分,由物理空間、空間內的各種陳設的擺設、形狀、位置、顏色等所構成。這些空間及擺設將給人們帶來一種直覺(sense)上的反應,這種反應將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的活動中。
就像一個人進入到了一個布置成節日氣氛的環境中他會感覺到興奮,這就是【場】起到的作用。
?時間
時間作為【場】的因素,由過去、現在和未來構成。在當下之前發生的事情可能對現在的【場】造成直接的影響;同時,當下參與者對未來的期望、想象等也會使他們對現在的行為產生影響。
比如:一個人因為遲到氣喘吁吁的進入到活動的現場,這個時候他很難一下子投入到現場的活動中來,這樣子不僅僅他的【場】發生了變化,同時他周圍人的【場】可能也因為他的介入發生了變化。
當一個人進入到一個節日氣氛的環境中,少許之后情緒發生了變化,因為他想起了去年這個節日、同樣的氣氛是他過世的父親和他一起度過的。即便他能控制好情緒,但是他也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現在的【場】里來。
?心理
心理方面主要包括:個人的心理變化、參與者之間的鏈接產生的心理變化、參與者與引導者之間的鏈接產生的心理變化。個人的心理變化與時間因素鏈接的比較緊密,比如現場的事件引發他對過去事件的回憶,對未來景象產生期望等等。
人們在活動現場過程中的心理一定是產生變化的,而且如果不能夠產生變化,說明你的活動設計就是失敗的。
當現場討論激烈,有人的言行是別人產生了不舒服的感受,這時候不舒服的人心理一定是發生變化的,進而他的認知也會改變,之后做出來的行為就會受到心理和認知的影響。
要看到【場】里面所有的因素是不可能的,我們只需要做實時觀察、體驗【場】的情況和變化就好,根據【場】變化的情況做出合適的干預行為即可,而且這種干預不見得要通過教師進行,每一個在現場的人都是【場】的構建者和影響者,哪怕是游離于活動外的人,只要是能夠被參與者感受到的因素都是【場】的影響因素。
對于【場】域的觀察和調整,我們可以從兩個階段入手,即:
?活動前營造一個【場】的氛圍;
?活動中觀察【場】的變化;
空間、時間和心理之間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這些影響所帶給參與者的直覺(sense)反應甚至可能決定了整個活動的效果。
在活動前營造【場】的氛圍這個階段,我們能夠分別從空間、時間和心理上去感受現場過程中可能影響【場】的因素,并盡可能的調整一個合適的【場】的氛圍。
?物理空間
?空間的形狀(長、寬)、空間的高度(會不會有壓抑感)
?是否有異形?能否分割出獨立功能空間?
?門窗的位置、是否有柱子阻礙(門的位置會影響人員流動、窗的位置會影響光線、視線)
?地面的屬性,是否有破壞視覺的圖案,是否人員走動地面會產生過大的響動
?墻面是否方面懸掛粘貼墻等活動教具,位置是否會造成參與者過于集中
?根據活動設計的要求,空間是否過大或者過緊
?空間內的擺設
?室內的擺設,特別是桌椅能否按照活動設計要求進行靈活調整
?室內的擺設是否方便參與者的走動,特別是參與者走動時對【場】內造成的影響的大小
?是否能夠利用擺設幫助我們形成功能分區
?空間內是否有懸掛物造成空間過于凌亂
常見比較困難的空間擺設就是固定的排排坐和中間的大型會議桌
?空間的色彩
?空間的色彩是否過于艷麗、跳動、零亂、單調,會對參與者產生刺激或者枯燥
?是否具備調和色彩的條件
?現場參與者的衣著打扮、引導著的服飾樣式、色彩等
?時間
?活動前是否有時間充分了解參與者的情況(這會對引導者的心理【場】產生影響,隨著經驗增多會越來越好)
?活動前參與者是否能對活動的目的和意義有充分的了解,在發出邀請和活動開始之間的時間是否充足
?活動開始時,是否有充足的時間讓參與者漸入佳境,而不是被生拉硬拽的進入到【場】中
?活動中是否有充足的時間保證每個環節充分的展開,而不是疲于奔命
?后續活動環節的安排會不會使參與者感覺到當下的時間很緊張
?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言行有沒有讓大家感覺到時間的緊迫(例如:現場的跑動;還剩下1分鐘…)
?在制定未來的行動計劃的時候,未來計劃的時間安排是否讓參與者在制定計劃時就感到焦灼
?心理
?活動設計目標所要產生的心理趨向
?意外情況、某人的異常反應對大家可能產生的影響
?參與者的行為表現對現場參與度的影響和阻礙
?引導者對【場】面變化所產生的心理波瀾
?團體間成員、成員間的心理影響
?因職務、身份、地位造成的心理差異的影響
?自己給自己心理暗示定位產生的影響
面對這些影響到【場】的因素,我們是要去營造一個【場】,而不是控制一個【場】,也無法控制一個【場】,在不能夠全面的觀察到全部因素的情況下就無法全面的控制一個【場】,也不可能去控制一個有其他獨立思維主體參與的【場】。
我們需要的是營造和調適一個【場】,讓這個【場】能夠為我們的設計目標服務,讓參與者能夠在這個【場】的作用下更好地、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來,讓參與者能夠在這個【場】域里感受到安全,能夠放下戒備和干擾,全然的投入,把真正的想法釋放出來,讓大家互相看到真正的想法和認知,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達成共識。
現在在互聯網里講的場景,就是在營造一個場,通過具體的場景體現是參與者能夠被帶入到設計者所要達到目的的活動中,并一同發展,達成共識,進而產生效果,達到目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是生活在一個具體的情境中,具體的場中,改變你的場,就會改變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