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花蕊夫人
? ? ? ? 以前知乎上有人討論,為什么要讀書?各種精妙之總結(jié),睿智之答案。我呢,不想畫蛇添足,想到我生活中所經(jīng)歷的幾件真事兒,來側(cè)面回答這個問題。
一、淫雨霏霏
? ? ? ? 以前qq空間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更換個性簽名,表達心情等等。那日,我將個性簽名更改為:淫雨霏霏。然后有人馬上評論: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見下圖,可惜當事人已把評論刪除)
? ? ? ? 我真的好想罵人。但是又無可奈何。需要解釋嗎?很費口舌啊!不解釋讓他誤會?我只是想表達的連日的陰雨天氣,大家一般都知道,這句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現(xiàn)在百度等各種搜索引擎那么多,不知道可以查;如果不讀書,又不懂裝懂,真是讓人尷尬啊!
二、楊絳先生
? ? ? ? ?楊絳先生離世,于是個性簽名上感慨一番“今天凌晨楊絳先生走了,突然感覺世上又少了一位溫暖的人。” 于是就有人評論了:楊絳是先生?當然還有人問:干什么的???
? ? ? ? ?好吧!我自認才疏學淺,所學也不多。可是可是......我想至少我的語文老師不至于無奈的苦笑。
三、槑
? ? ? ? 這個字不曉得有幾個人認識,當然這是我的糗事。說來,我熟識的一個寶媽叫‘’張梅‘’(音),經(jīng)常一起玩。后來相互加了微信,我看到她的微信名稱是張槑,顯然我不認識這個生僻字,我以為此字是不存在的,她用這個字是戲謔自己呆,并誤以為這個字就是讀“呆”。后來我們極少見面,也沒有機會問她。
? ? ? ? 直到前幾天,從我和這位寶媽認識加微信已經(jīng)有3年了,我在百度查漢字的過程中偶然看到這個字跳了出來,題目是“你所不認識的生僻字”,原來這個字念mei(二聲)。我經(jīng)常看唐詩宋詞,養(yǎng)成了查字典的好習慣。可是對于這個字,我竟然自動忽略了。我以為是像“囧”一樣后來造出來的網(wǎng)絡(luò)流行詞,事實上,槑是梅的繁體,已有久遠的歷史。
? ? ? ? ?我不得不承認,不僅是沒文化真可怕,先入為主更可怕。
? ? ? ? 生活中,這樣“沒文化真可怕”的瞬間,實在是太多了吧?學無止境,愿我們每日都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