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神秘巨星》從影院出來,天已全黑,卻仿佛在里面做了一場夢,一個彩色卻又不那么真實的夢。想起同為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這兩部電影是同一版本的勵志故事,都是述說一個女孩的逆襲之路。僅僅將逆襲路上的支持和陪伴者從完美爸爸變成了超級媽媽版本而已。
這兩部印度電影展現(xiàn)出一些共同的心理特點:非黑即白的世界,完美爸爸,超級媽媽。不可否認的是,影片表現(xiàn)出印度女性意識的覺醒,也是印度人對自己文化的一種思考和突破。
電影呈現(xiàn)了一個二元對立的世界。《神秘巨星》中,媽媽和爸爸的對立,媽媽強大的存在和保護,支持了女兒的夢想。同樣,在《摔跤吧!爸爸》片中,爸爸也是一個強大的存在。當(dāng)女兒遇上困難時,這時是強大的爸爸出來與教練PK。影片塑造了一個強大的存在,一個英雄。如果沒有這個英雄,那么我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是,看電影時會有種被強大力量保護的感覺。至于自己的力量在哪?如何去尋找。影片并沒有給我們答案。所以,電影看時很爽,好象自己是全能的。但看完后卻有種無力和無能感 ,失去父母的庇佑,我們能做什么?
從被動地等待拯救到自我拯救是人格成長的一個過程。從嬰兒期的被人照顧到成年后,自己照顧自己,自己滿足自己。這才是人成長的標(biāo)志。
《無問西東》中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也是別人的拯救者,既被拯救也拯救別人。我們要沖破自己的局限,自己的害怕與擔(dān)心,自己的良知和外界的沖突,去成長自己,成長真實的自己。
無論是文學(xué)才華橫溢的吳嶺瀾,富家子弟的沈光耀,孤兒院長大的陳鵬,還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張果果,他們每個人都面臨著時代的考驗,環(huán)境的牽扯,人性的掙扎。所幸的是,他們沒有放棄對自己的思考,對真我的追尋。
每一份成長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四代人用他們的青春和生命表達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這才是一個成人的人格狀態(tài)。帶著傷痛成長,并將這些傷痛轉(zhuǎn)化為成長的養(yǎng)分。
吳嶺瀾在現(xiàn)實世界和自我意志中的掙扎和選擇。最后,他將這種面對選擇的勇氣傳達給了學(xué)生。
沈光耀把媽媽的期待和自己的內(nèi)疚轉(zhuǎn)化成對對家國大義的真心、對孤兒村的同情。
陳鵬對愛情無論是放下還是拿起,都帶著極大的勇氣和真誠。
李想將對王敏佳的內(nèi)疚轉(zhuǎn)化為動力幫助了張果果的父母在冰天雪地中生存下來。
張果果在自己內(nèi)心想要的,和別人告訴所謂的真相中掙扎。最終突破了現(xiàn)實的影響,勇敢地去面對自己的心。
我們都在這份成長的痛中掙扎,彼此拯救,互相溫暖。最終我們都得到成長,也把自己的生命變成了養(yǎng)份,滋養(yǎng)了其它生命的成長,從而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一顆種子吸收著環(huán)境中的一切(不論好壞)成長自己。一株藤蔓,需要他人的支柱和扶持,才能向上生長。
從《神秘巨星》到《無問西東》,是我們夢醒的過程,是去發(fā)現(xiàn)真實自我的過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地對自己的追問,對自己內(nèi)心整合的過程。平心而論,我更喜歡后者這種痛并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