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決定未來,格局改變命運,大家好,我是巨象1N的小黑,互聯網創業思維第一人,專注于互聯網創業思維咨詢+實戰,中小企業轉型互聯網,網絡營銷與管理,致力于幫助草根逆襲的典范。
世界上大多數的失敗,都敗在執行力上。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幻想過自己以后的人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想去旅游就約一幫朋友就開走,想去購物,拿卡一刷,不用考慮余額不足。
可是后面才發現,我們離想要的生活差很遠,甚至活的自己都討厭自己。
余秋雨說:“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文化選擇。那么反過來,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自己的選擇?!?/p>
限制我們努力的,不是環境,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隨著時間的流失,我們變成了人群中的一粒沙子,隨風逐流。
一個人怎樣知道自己該努力了?
我來說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上大學的時候,班上有個同學叫王立熊,體重200斤,喜歡打籃球,大家叫他熊哥,但是,他打籃球,因為體重太重,跳不起來。
他說:“他要減肥?!?/p>
后來,他每天早上起來跑步,堅持了幾個月,慢慢的從200斤減到了150,打籃球也能跳起來了。
第二個例子,我有一個表弟上高中,數學很差,可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是為了不給班上拖后腿,他決定改變。
到高三的時候,模擬考試150分的試卷,他考了145分。
這兩個例子都對我感受頗深。
我驚奇的是,他們的變化為什么這么大?感嘆他們身上有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可以說,執行力是考驗一個人是否努力過,也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
一、一個人是否努力,執行力就是前提。
能不能做好一件事情,有很多決定因素,比如:天賦、能力、家底,當然,努力是最重要的。
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真正決定是否努力,就看他的執行力夠不夠。
不管你的產品有多好,計劃有多詳細,人才很團結,資金也到位,不去執行,團隊不去行動起來,那么這件事情永遠也做不好。
不吹噓的講,世界上大多數的失敗,都敗在執行力上。
對于個人來說,有好的項目擺在你面前,你不去執行,也抓不住機會,也很難改變現狀。
我常常講,很多人對未來很迷茫,他們清楚目前自己的現狀,也知道該怎么去改變,他們也會心血來潮、熱血澎湃的去執行,但當熱度過后,又回到了現狀。
我現在依然相信,很多人都做過詳細的減肥計劃,學習計劃,能堅持1天的,有很多人,能堅持7天的,有大部分人,能堅持15天的,只有一半的人,能堅持30天的,已經很少一部分人,能堅持半年甚至多年的,只有2%。
他們信誓旦旦的說:“我要減肥,我要早起,我要三天之內讀完一本書?!?/p>
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半途而廢,能真正做到的,寥寥無幾。
而這也是優秀和平庸的區別。
優秀的人,不一定都擁有很強的天賦,但一定擁有強大的執行力;而平庸的人,不一定都天資一般,但行動力一定不怎么樣。
對于團隊來說,一個執行力差的團對,很難做出成績來,往往到了最后,堅持下來的不超過2個。
所以,當你迷茫時,不知道該不該努力時,就去多了解執行力。
二、執行力是判斷一個人努力后的高度和結局。
作家畢淑敏曾在文章《暴風雨是個篩子》里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她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條街道去上課。
有一天傍晚,臺風來了,暴雨如注,那時候電話還不普及,老師會不會去上課呢,她吃不準,不過她最后還是去了,風雨很大,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趕到了學校。
看門的老人告訴她,從老師到學生,除了你,沒有一個人來。
畢淑敏感到很沮喪,也很委屈,老人邀請她進屋歇會,對她說,你以后會有大出息,這么多學生,就你來了,暴風雨就是一個篩子,膽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篩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膽識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這篇故事,當我第一次讀到時,我被文中的經歷震撼到了,腦海中看到她風雨中蹣跚前行的樣子,甚是感動。
之所以提到這個故事,是因為我總結了兩個感悟和大家分享。
1、執行力是判斷一個人努力后的高度和結局。畢淑敏能成為作家,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她每天學習,自我提升的執行力是分不開的。
這就是為什么我會告訴大家,哪個句子讓你知道該努力了,當你懂得了執行力這個詞的時候,說明你現在正在努力。
執行力強的人,接觸的機會就更多,就能搶占先機,反之,執行力差的人,接觸的機會就更少,迎接你的,就是失敗。
2. 真正強大的執行力,在遇到困難時,絕不輕言放棄。
上面我也講過,很多人也制定了計劃,也按照計劃去執行,但當遇到困難時,不知道怎么去解決,就自暴自棄,這樣就很難有所成就。
執行力也分等級,執行力高的人,層次級別也越高,在遇到困難時,也不會輕言放棄。
有些時候,我們距離成功已經很近了,差的就是那么一點執行力。
總結起來就是,路是自己選的,事情也是自己的,沒有執行力,也就是空想,也是就是扯淡。
距離2019年也沒幾個月了,想想自己為什么不努力,找出原因,剩下的就交給執行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