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相處,是最簡單也是最復雜的。
我們在慢慢的相處的過程中,會慢慢形成一種親密關系,在這段關系中我們渴望被尊重和被理解,在持續的這段關系中,我們害怕被拋棄和被忽略,所以,我們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維持好這段關系,想要在這段關系中不被傷害。
最近和晚室友聊到這個話題,聊著聊著,她突然對我說了一句話"太合群的人容易被社會淘汰",當時我沒反應過來,為什么太合群的人會就容易被社會淘汰,不是應該不合群的人才容易被社會淘汰嗎?
在我細細追問下,她才娓娓道來:
在她讀大一的時候,由于她是第一個到的宿舍,在后面陸陸續續來的同學都很照顧,后來和其中的一個同學走的很近,就成了好朋友。她對她的那個朋友特別好,特別的照顧,但她那個朋友總是冷冷談談的,她開始慢慢有失落感,總感覺自己有點自作多情,但她還是小心翼翼的維持這段友誼。
沒等她最后的堅持成功,她徹底和她鬧翻了。
聽到這里,我就在想這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但這也不是太合群的理由啊?你只是失去了一個你覺得應該成為朋友的人?
她又繼續講,她們鬧翻后,那個女生故意引導其他的同學遠離她,開始孤立她,她變得不安,整天情緒低落,最后她做了一個決定,她試著去和她之前的那個朋友和好,她不想要這么難受下去,她不想這么不合群,她親自煮了一次早餐給她吃,最后被她拒絕。
我突然意識到她為什么會說那句話了,如果她只是失去那個朋友,沒關系啊,她只是受不了整個宿舍都孤立她,并且錯不在她,她只想好好度過大學生活,最后為了合群,她做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最后她們要搬學校,宿舍也要重新分人,對她而言是種解脫,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磨練。
她講的時候輕描淡寫,或許其中的痛苦只有她自己明白。
所以當我見她第一面的時候覺得她是一個不好相處的人,話特別少。后面慢慢熟悉才知道,她很會關心人,也會默默的幫助人。只是一開始,她不想要太合群而已。
我也突然想到自己好像也曾經為了合群錯過許多東西。參加社團聚會是為了怕他們說我不合群,錯過和好朋友的見面;在和很多人一起商量事的時候,為了怕說不合群閉口不談自己反對的意見;為了合群,錯過去圖書館看書的時間;為了合群,把大把的時間花在看電視,睡覺上面;為了合群,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逼著自己做;為了合群,吃著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
當曾今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不承認這些做法是為了合群,覺得是自己意志力不堅定,選擇了隨波逐流,可現在細細想了自己的做法,為了合群才變成了隨波逐流。
那些曾今天天泡圖書館看書,上課認真聽講,考許多證等等這些行為,一致被我們認為這類人是不合群的人,看看那些之前被認為不合群的人,現在比合群的人都混的都要好。
我們總是用自己的合群去鄙夷那些不合群的人,其實那是對合群的人自己內心的空虛和嫉妒所做的行為,合群的人渴望能夠學有所成,但為了合群,最后無勞而獲。
我們在維持關系的時候,總想要經營的很好,覺得一定要合群,著關系才能持續下去。可是自己的思想,自己想要怎么做?為了合群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東西,這是很劃不來的一場交易。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奇特,你現在不會相信,不合群的人,十年后或許是某個公司的老總,或許是個百萬富翁。
無論無何,不管是那類人,都有自己內心的一片世界,就怕在在朝著這片世界邁進的時候,中途你的心發生了改變。
不管以什么為目的,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