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男孩子和女孩子們總會組成自己的小團體,形成相互對立的兩個陣營;漸漸地,我們長大了,開始感受到與異性交往的愜意;后來,我們上了大學,有了自己的藍顏或是紅顏知己,不料有一天,知己卻向自己表白了,我們開始猶豫:男女之間還有純友誼嗎?
(早在1989年就影片《當哈利碰上莎莉》上映時,人們就開始討論這個問題。影片講述了一直不相信男女之間存在真正的友誼的哈利和堅信男女之間存在純潔的友誼的莎利之間發生的種種趣事,而最后男主人公通過和莎莉的深入交往,改變了自己原來看法)
超過七成大學生認為男女之間有純友誼
有社會學家認為:隨著男女社會角色的變遷,男女之間不存在純友誼的結論早已過時,因為當時,男性在外工作,女性的主要任務是打理家務,女性并沒有太多的機會見到除了自己丈夫以外的異性。就更談不上發展什么友誼了。
現在的大學生怎么看呢?記者用問卷的形式隨機調查了363位大學生關于“男女之間是否存在純友誼”的看法。(注:調查的“男女之間”指的是是與自己關系比較親密的異性朋友之間。)調查結果顯示:有73%的大學生相信男女之前存在純友誼,而只有27%的同學認為沒有。結果證明,大多數的大學生還是相信男女之間存在純友誼。
(圖為對363位大學生是否能接受異性閨蜜的表白的調查結果,結果表明超過半數的同學與異性閨蜜的的感情是建立在純友誼之上的,所以不能接受異性閨蜜的表白)
男女的心理結構差異導致對異性友誼看法不同
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男生和女生的看法是否一致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問卷調查結果中,男生相信男女之間存在純友誼的比例要略低于女生。這種現象不難解釋,這種差異是由男女的心理結構差異決定的:男性和異性的友誼是建立在“性吸引力”之上,而女性大多認為和異性之間的友誼是可以建立在“柏拉圖式的關系”,并且男性會更多的被女性魅力吸引。
(363位大學生關于“男女之間是否存在純友誼?”的調查結果)
有研究表明,在青年男女交往的過程中,男性會比女性得到更多的自我提升。男性在異性朋友面前會比在同性朋友面前暴露自己更多,并且在女性面前,男性表現的更加自信,容易過分高估女性對自己的好感。正是因為這種錯覺,影響了男性對男女之間友誼的信任程度。但這并不代表男性就不會對女生產生單純的朋友的好感。
(363位大學生對于“是否有假想過和異性朋友談戀愛的調差結果,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男性都考慮過把自己的異性朋友當作戀人)
想要異性友誼,先確定交往的“度”
在記者調查的363位大學生中,有四成以上的同學認為男女交往的尺度要以“不曖昧”為前提,還有兩成的同學認為男女交往只要沒有身體上的接觸就無所謂。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雷蒙沃爾斯特學院的歐米拉博士提出“男女友誼面臨的五大挑戰”,想和異性存在純友誼,以下5個問題值得思考:
第一,是要單純的友誼還是精神戀愛?這一點是男女之間最難選擇的一點,也正因如此,才會引發男女之間是否存在純友誼的討論。想保持朋友關系,就不要和異性曖昧,畢竟柏拉圖式的戀愛并不存在。實踐證明,男女的關系越近,在二者之中選擇就越難。
(“你會和你的異性朋友說曖昧的話嗎”的調查結果)
第二,是否要有性關系?上文中提到過,男性和異性的友誼更多是建立在“性吸引力”之上,在大學生群體中,男生即使有這種想法,最多也只是想想。
第三,能否建立起平等的友誼關系?無論是異性朋友還是同性朋友,平等都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四,別人怎么看待這段友情,是否在乎別人的看法?也許你們只是單純的朋友,卻因為身邊人的看法的影響,對自己堅貞的友情產生懷疑,這種情況十分常見。所以既然只是要發展友誼,開始前就要考慮到不受他人的看法的影響。
最后一個問題最為關鍵:想交朋友,首先得有個人讓你交朋友,生活中是否能找到一個合適的異性朋友發展男女友誼呢?
(關于是否會因為自己的戀愛關系而該表與異性朋友關系的調查結果)
男女之間的友誼很微妙,不算愛情,也不算親情,但是你會因為對方找到了戀人而不自在,也會因為對方的難過而傷心。把握界限,就會享受其中美好。事實證明,男女之間確實可能存在純友誼,但前提是雙方都把握好了交往的尺度,并且有明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