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若同學
01
電影主要講的是女主角弗朗西斯卡死后,在遺囑中表明自己的遺體要火葬并把骨灰撒在羅斯曼橋下。其子女對母親的此舉感到非常奇怪,打開保險箱才明白事實真相。
一個周末,佛朗西斯卡的兒子、女兒和丈夫要去參加女兒獲獎公牛展出,為期4天。送走了丈夫和孩子,佛朗西斯卡在做家務的時候,男主人公羅伯特出場了。他是一位攝影師,替國家地理雜志拍攝有關橋的照片。由于找不到要拍攝的羅斯曼橋,他向佛朗西斯卡問路。費了一番口舌仍然沒解釋清楚,佛朗西斯卡索性坐上車為他帶路。
兩個人在車上閑聊起來,羅伯特提起自己的意大利之行,去目的地的路上經過巴利,覺得那里風景迷人就直接下了火車并在那里住了幾天,佛朗西斯卡對這種“自由”行為新奇不已。而在羅伯特問她要不要來根煙時,她愣了一下,居然接受了。她的生活太單調乏味了,沒有了丈夫和孩子在身旁,她便不用被賢妻良母的形象束縛,潛意識里涌出一股想打破這平淡生活的力量。
到了羅斯曼橋,羅斯特為答謝佛朗西斯卡,趁她不注意采了一束野花送給她。佛朗西斯卡覺得跟羅斯特在一起,內心不那么沉悶單調了,比之前更接近自己的內心。隨著進一步的接觸,兩個人逐漸陷入愛河。
02
四天的時間幸福而短暫。伴隨著丈夫和孩子回來時間的臨近,佛朗西斯卡不得不做出選擇,是選擇平靜而沒有波瀾的生活,繼續在丈夫和孩子面前扮演好賢妻良母的角色,還是不顧一切為真愛勇敢一次,跟羅伯特遠走他鄉?
羅斯特一直在等佛朗西斯卡,等她做出跟他走的選擇。等紅燈的時候,羅斯特的車就停在佛朗西斯卡和她丈夫的車前面。直到紅燈變綠,他還在等,等她打開車門隨他而去。一念之間,可能有兩種完全不同的選擇。她的手攥緊了打開車門的把手,甚至已經把車門旋開,和他之間只差一個推開車門的勇氣。最終,她還是放棄了。是應該為她感到慶幸還是遺憾?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會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結婚之后遇到了真愛,我們應該怎么辦?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就電影中佛朗西斯卡的情況,我個人支持她選擇放棄所謂的真愛。
看到佛朗西斯卡的糾結和傷心,想起她這么多年來平淡至極無聊至極的生活,羅伯特給她帶來的心動和幸福,有那么一瞬間,我覺得她應該為自己勇敢一次,跟他遠走高飛。但是,稍微冷靜一下,還是覺得另外一種選擇更明智。
03
首先,浪漫的是愛情,平淡的才是婚姻。
佛朗西斯卡為照顧孩子辭去了工作,每天只是做做家務,照顧丈夫和孩子的衣食起居,不接觸外面的世界,她甚至好久都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了,生活平淡如一潭死水,不起一絲波瀾。可是,她剛與丈夫戀愛的時候,恐怕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即便她與羅斯特生活在一起,最終還是要歸于平淡的生活的。放棄現有的平淡生活,飛蛾撲火一般去撲向另一個看似更精彩卻總究要歸于平淡的生活,絕對不是明智之舉。
其次,作為一個骨子里并非自由不羈的人,她會受到輿論的影響和壓力。
即便在愛情荷爾蒙的作用下,她勇敢的走了出去,和羅斯特遠走他鄉。但是她不會一直都這么瀟灑,和羅斯他生活在一起之后,她仍然會擔憂她的孩子、她的丈夫,離開了她,他們是否還能過得幸福,他們是否會受到輿論的傷害。她在關心他們,其實從側面反映了她還愛他們。如此以來,她對他的愛就會大打折扣,這樣的愛情勢必走不了太遠。
再次,作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她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權利,但是也有不傷害家人的責任。
如果她沒有孩子,絲毫不愛她的丈夫,那么追求幸福是值得鼓勵的,但她既有需要她的孩子,也有愛她的丈夫。如果只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給其他家人帶來難以撫平的傷害,是得不償失的。
每個人都有追求愛情和幸福的權利,但是這個過程要朝著更幸福的方向。如果追求了所謂的愛情,附帶要承擔給親人帶來傷害的負罪感和輿論給予的巨大壓力,那么倒是需要衡量一下綜合的幸福值有沒有提高。如果反而變得不幸福了,那倒不如與女主一樣,做一個明智的女人吧。
---無戒日更第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