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連著大暑,晴天連著暴雨,這酷熱就一直沒有消停。在空調房里呆久了周身疼痛,不得行了!宅女強烈要求出去走一走!
出門還沒想好去哪里,嘀嘀咕咕半天,想想周邊區縣,那號稱天然氧吧的蒲江縣,好像在附近平原地區比起要涼快點,離得又近,半天隨便打來回。現在而今眼目下,不求上山下海看風景,只想找點清涼的感覺。
走老川藏路,新津過了邛崍,然后蒲江。沿途綠樹越走越綢密,到蒲江境內濃蔭幾乎遮蓋了大半個公路,斜斜的陽光從樹縫里漏出來在車窗前晃動。公路外除了房屋,便是大片的稻田,田野里綠意盎然,稻桿尖上已密密地掛了沉沉稻穗,正由青澀走向成熟,偶有清風拂過,便能依稀聽見果實的笑聲,還有蛙的歌聲隱隱從池塘那邊傳來一一"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大自然的四季歌兒總唱得意味深長,就連夏季也是好好的啊,處處有成長的快樂,生命一步步飽滿。陽光照得煩人,卻也格外張揚了生命的力量。
蒲江是個小城,在地理條件上,一直與新津拼著"小"勁,人口、面積、城市都很袖珍;在經濟發展上,大新津可是將之比下去了;在未來發展藍圖上,它與新津更不可同日而語。但它似乎不焦不躁,決心安靜地做個美男子。沒有大出風頭的工業帶,沒有高樓林立的新區,沒有大拆大建暴發戶的跡象,倒是在生態農產品上做足了文章,發展工業也是首選無污染,所以空氣質量好到爆的地步。
沿途有兩處樓盤分外顯眼,一處仿佛針對本土居民而建的"劍橋小鎮",哥特式尖頂建筑,林林落落依水而生,中間架了道橋,估計這就是"劍橋"。還有處叫"大溪谷",規整大氣的連排別墅,一看就知道是大盤,網上一查,果然是花樣年在西南首建的樓盤,高端大氣上檔次,估計價格不菲。但這里環境的確不錯,依山傍水,滿眼綠意,比起大城市的樓盤住起舒服多了。
本是直殺朝陽湖,不料剛進景區就剎車了,因為這里有處農家樂,別致地在水邊搭了個涼亭,涼亭里盡是休息的人,談天的嗑瓜子的悠閑地很。于是混入其中,一行四人各安其位,我拿出讀了大半的《白夜行》,父子倆坐一會便相約去捉蟲子,爺爺坐著直說這里涼快。一會兒功夫捉蟲子的滿載而歸,捉了只蟬,唧唧叫得歡,兒子直嚷著要把它帶回家,到處找口袋生怕它就飛了。
不多會兒,山坳上主人家喊你們的飯好了,于是上坡吃飯,菜有涼拌雞塊、紅燒小鯽魚、炒茼蒿菜、馬齒寒炒蛋,雞是自家養的山雞,魚是河里現抓的,茼蒿、馬齒寒不用說山上的了,真是生態!這家人地勢好,生意好,坡上坡下都坐滿了人,停滿了車,主人家是兩個小年輕夫妻,男的在坡下忙碌,招呼停車張羅迎賓,女的在坡上指揮廚房算帳收錢,兩個人商商量量甜甜蜜蜜地把小日子過起。如此愜意,可比坐機關忙公務舒服多了!
酒足飯飽就準備打道回府了,回頭見山上飄來一道小瀑布,整整齊齊,仿佛一匹潔白的布匹一疊三折,嵌在兩座小山丘間,晶亮閃光。又見許多石刻的小佛像被鐵鏈鎖起,不由感嘆有關方面保護工作做得甚好。
來的時候見路上有賣藍莓的,當時沒買,回過頭來買時生怕賣家不見了,放眼搜尋,妥妥地還在呢!忙下車來,賣藍莓的中年婦女熱情地說還可以到地頭摘呢。原來她身后就是自家的藍莓地,藍莓仿佛葫子辣椒一樣長在矮矮的枝條上,摘一個放嘴里還蠻甜的,中年婦女惋惜地說藍莓快下市了,明年你們早點來,還要安逸些,沖著她的這份熱情,我們掏出50大洋,買了她兩大一小共三盒。價格比超市便宜了一大截。
早上將近十點出發下午三點半就回了家,還悠悠閑閑地補了午覺,這一路的清涼真讓人感到了小確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