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整整一個上午,小軍坐在沙發里一動不動,雙手在手機上不停的點啊點,兩只眼睛死死地盯著屏幕。小軍并不是個例,許多中小學生都選擇在游戲中度過他們的暑假。
學校一直明令禁止玩游戲,尤其是網絡游戲,一旦沉溺游戲,會對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是離開了老師、學校的視線,就沒有人再監督、約束他們,唯一有可能起到監督作用的家長,大多采取了放任的態度。
家長把老師的囑托拋到九霄云外,在暑假監督孩子方面做得并不好。
2
即使是上課期間,一些家長也無法保證他們的孩子正常上學。
上課鈴響過以后,東東的座位還是空著,老師和同學們都不知道他缺課的原因。李老師將電話打到東東媽媽那里,卻得到讓人大跌眼鏡的回答。
“他還沒起床呢,你們先上課吧,別管他了。”
聽了東東媽媽的回答,李老師百感交集。家長難道不應該早點叫孩子起床嗎?孩子不愿意起床難道就由著他嗎?上不上課也由著孩子嗎?這樣的家長,這樣的學生,能教好才怪!
3
以上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真人真事。近年來,學校(尤其是公立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停滯不前,甚至有些滑坡,許多人把責任推到了學校和教師的身上。不斷有人質問為什么成績越來越差?為什么學生的素質越來越低?為什么學生與家長的溝通越來越少?這樣說的人把教育理想化了。在他們的眼里,只要教師教得好,學校管得好,學生就能一好百好。而事實并非如此,社會的各種干擾因素,家長對孩子的放任自流,豈能不考慮進去?認真的自我反思一下:真的是學校的責任、教師的責任嗎?
物理上有一種合力的說法,想要令物體沿著設定的方向行駛,就必須對它作用設定方向的力。當多個力作用到物體上時,物體就會沿著多個力形成的合力方向行駛。如果學校想讓學生這樣,家長想讓學生那樣,再夾雜一些其他的影響因素,實際效果和理想設定難免南轅北轍。沒有共同的目標,各個力彼此之間就會相互削弱、抵消,甚至產生負面影響。
4
怎樣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教育合力呢?
(1)社會,請尊重教師
在大多數學校,教師都沒有什么權威性可言,教師人微言輕,很難令人信服。這和以金錢論英雄的社會風氣不無關系,教師就是個教書的,工資就那么點,輟學的學生去做個生意、打個工都能輕松超越教師的收入。誰還會看得起教師呢?
其實,教師的價值絕對不在工資的高低,他們在給學生傳遞知識。祖國的未來,社會的棟梁都由他們來教育,身負如此神圣職責,他們難道不應該被尊重?不管工資多少,當我們提到教師就會增添幾分敬意的時候,教師才能夠挺直腰桿。
教育的主力軍蓬勃向上了,各種力才容易形成合力。
(2)家長對孩子言傳身教的時候需考慮后繼影響
家長都喜歡用物質獎勵來鼓勵孩子,考出了好的成績就獎勵一部手機,某一段時間表現好就買個電腦……家長的初衷都是好的,孩子努力了、進步了,給一定的獎勵也很正常,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以后,他們的孩子在用獎勵的手機和電腦上網、打游戲。家長的一番美意本來事想激勵孩子更加上進,沒想到卻讓孩子玩物喪志。
家長考慮他們行為的影響了嗎?沒有!家長應該三思而后行:這種行為是否會對學習產生干擾?這樣會不會形成不良習慣?這是否與學校的要求相違背?
不單單是送禮物,在說某句話,發表某個觀點,做一切事情的時候都要考慮對孩子的影響、對教育合力的影響。
(3)教師應該挑起絕對主力的擔子
做好教育,教書育人,教師應該責無旁貸。除了以課堂為陣地,在四十五分鐘之內教育好學生以外,教師的觸角還要伸向校外,伸向課余時間。做好家校聯系,動員家長成為教師的好幫手。多舉行社區活動、社會實踐,讓社會成員幫助學生成長。
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一個職業的事情,還需要你、我、他都參與進來。
您覺得呢?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