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悅讀坊】陪孩子成長,做最好的自己

圖片發自簡書App


? 身為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你的時間和心無旁騖的關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吉姆?布羅齊納? ? ? ?


他的孤獨的單親父親,最大的財富是整整一個圖書館的書,他承諾每晚給女兒朗讀經典,給予她超越尋常孩子的生命的豐富。長大后女兒用文字記錄了這段傳奇的成長故事,將父女情深和對書的摯愛傳遞出去。這位偉大的父親就是吉姆?布羅齊納,《為愛朗讀》一書作者的父親。


很久以前就聽過《為愛朗讀》這本書,最近剛好讀到這本書,這真不愧是一部在經典共讀中寫就的父女情書。看了愛麗絲父親為書作的序,充滿了感動,真是一個偉大的父親,能夠做到3218天一天不落的為女兒讀書,真的是太不容易了。這期間,他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狀況,克服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還是堅持了下來,最終堅持了將近九年。為了將計劃堅持下去,有時他們在半夜十二點開始讀書,有時在凌晨痛苦地開始。可是,他們倆誰也沒有抱怨過。決心要做的事情,絕不會被任何困難所妨礙。這樣的堅持讓人不得不心生敬意。


反觀自己,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深知閱讀的重要性,在班里倡導閱讀,在家長會上一次次地給學生家長強調閱讀有多么多么重要,堅持閱讀有多大多大的好處,一次次給家長說榜樣作用,讓家長陪著孩子讀,和孩子一起成長。可是,換個角色,作為一位家長,自己究竟做得怎么樣呢?家里的繪本倒是不少,也經常會給孩子買書,甚至在小區的書房為孩子辦理閱讀卡讓孩子有機會看到更有趣更好玩更新的繪本,可是,經常以沒有時間或者精力不足作為推辭而不去堅持閱讀。即便是到書房閱讀了,也沒有全身心投入為孩子讀故事。好在通過斷斷續續的閱讀,孩子已經有了閱讀的意識,非常愿意讓我給她講故事,但我卻經常是回到家里磨磨蹭蹭,等和孩子吃過晚餐、洗漱結束后,通常已經很晚了,為了不影響孩子第二天上幼兒園,有時只好和孩子討價還價,“媽媽,我要講這些書。”經常是孩子手里抱著一大堆繪本請我給她講,而我總是說:“今天太晚了,就一本,最多三本。”或者有時候索性不給孩子講了。不說提醒孩子去看書,反倒是有時候拒絕孩子為她讀書的要求,甚至有時候“偷工減料”。前段時間,幼兒園剛剛為孩子發了一本故事書《獸醫》,孩子還挺喜歡看的,第一次看就讓我一連講了三遍。前幾天晚上,孩子又要為她講故事,可是我看看時間,已經十點了。“太晚了,今天咱們就不講故事了吧!”誰知道孩子硬是要聽故事,“討價還價”一番之后,終于決定只講一遍《獸醫》,為了“節約”時間,我就開始“偷工減料”,每一頁的文字隨便挑一句來讀,誰知道,講到其中的一頁,我說:“小馬撞到了欄桿上。”孩子大聲地叫到:“媽媽,你沒有講‘小馬跳得不夠高,重重地撞在了欄桿上。’”頓時,我既為孩子能記得故事情節和具體的語言而感到驚喜,又為自己對待自己最愛的女兒都“偷工減料”而感到汗顏。不禁深深自責,作為家長,你用心了嗎?


再反觀自己的閱讀歷程就更汗顏了。俗話說,言傳身教,作為父母,我們的行為往往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得是什么樣的人。我不禁捫心自問,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是這樣的人嗎?你努力成為這樣的人了嗎?讀書計劃不是沒有做過,可是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讀書筆記從書架上拿出來又放回去,始終沒動過幾個字,買來的書從書架上拿到床頭,再從床頭拿回書架,每次總是翻幾頁就看不下去了。“書到用時方恨少”,只有當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想要完整準確地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時,才發現自己在閱讀方面真的是太欠缺了。可是,閱讀這件事絕對不是臨時抱佛腳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日積月累的過程。“細雨灑落下地,短暫的潤澤之后或許什么都沒有留下,但只有當嫩綠的芽兒從黑色的泥土里冒出來時,我們才記得雨的光臨。”薛瑞萍老師的這句話如此準確生動地說出了閱讀對于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許如別人所說,你說過的每一句話里都藏著你曾經讀過的書吧。這樣說來,作為父母,如果你真的想要孩子優秀一點,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那就得從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了。再次捫心自問,作為家長,你努力了嗎?作為自己,你努力了嗎?


吉姆?布羅齊納在為女兒的書《為愛朗讀》的序言中是這樣說的,“身為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你的時間和心無旁騖的關注。隨著時光的流逝,你也許會反思自己的人生,后悔自己曾經在有些事情上投入太多。但做父母的永遠都不會說:‘我覺得在孩子小時候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多了。’”我想,我們要做的就是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在成為最好的父母之前,先成為最好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