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優勢面具
Te-Ni指揮官天賦特質,不僅指明了指揮、命令別人是entj履行指揮官天職(比其他人更愿意和擅長)的主要手段,同時,還說明了他們全方位對自我進行指揮和掌控的本性需求。而且,這是entj自我明確知道的個人核心特色,也是身邊的人對他們的直觀印象所在。
以下是他們優勢面具本能地展現出來的核心特征:
成就動機角度,野心勃勃、永不知足傾向;
時間管理角度,第一層是必須活在日程表中,第二層是自我要求務必高效完成事務清單。確保生命效率沒有上限地加倍;
決策風格角度,關鍵時刻決絕、勇于做出艱難決策的當機立斷傾向;
團隊職能角度,特別是所在群體陷入危機時,毫不猶豫擔任(覺得理所當然)帶領大家迎接挑戰的角色;
領導力角度,殺伐決斷、冷酷而不“婦人之仁”;同時拒絕平穩地活著,認為那是平庸的標配,他們控制不住自己地思考、規劃改革方案,且力排萬難進行推動;
生活方式角度,幾乎沒有生活。他們的生活幾乎一是工作、自我提升,二是其余時間主要生活在對未來長期愿景的想象之中。
0-2
劣勢面具
entj習慣性過度生活在優勢面具的掌控性中,只做該做的事:“將自己作為組織根本利益的代表,拼命追求社群、家族或自我效益的最大化”,并在以上優勢面具核心特征中直觀地體現出來。因此,優勢面具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心靈深處很容易被忽略的渴望:“不想再只做該做的事,渴望能夠拋開優勢面具做無關效益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純粹為了活出自我”。
然而,盡管渴望,但entj很少關注指揮官面具下的自己是什么模樣、不知其明確的理想。因此,渴望但又很難做到而同時又是他們挫敗和自卑的部分。主要表現為:
情感發展角度,難以明確自我更全面的情感內容。不愿意、也很少有時間關注自我真實想法和感受,因此難以確立核心價值主張,并可能將其誤以為是“效益、效率至上”的面具;
傾慕和好感角度,他們天然對內在情感充沛(敏感、真誠而純粹)的人富有好感,容易本能地被他們吸引。盡管他們難以忍受對方的浪漫、情感陪伴需求,也經常遭到對方抱怨;
挫敗實踐角度,一是難以向別人主動表達情感需求(請求的方式完全與指揮、命令別人的方式背道而馳而尷尬別扭),二是難以清晰對自我真實感受進行清晰表達,再對比清晰明確而自如的指揮形象而倍感挫敗;
情感共鳴角度,難以敞開心扉(情緒化或感情用事直接威脅優勢面具),難以打開共情開關,且指揮官才能在此派不上用場、無能為力——無從控制、量化和規劃,讓情感自由地流淌;
自我關系角度,entj過度掌控所犧牲掉的自我需求、忽略掉的自我感受,意味著他們很難跟自己搞好關系,不擅長自洽、自如和取悅自己的能力。畢竟他們不夠了解自己、也不擅長自我對話了解自己的情感。
0-3
視野盲區
entj發展劣勢功能的渴望,本質上是對自我身份獲得更高整合性的渴望:認識更完整的自己,明確熱愛、找到長期發展的事業或使命感。從而為指揮官優勢面具找到內在指引——“充滿熱情、愿意長期作用于其中”戰場(具體領域和方向);而且,“用熱愛指引優勢面具,長期深耕熱愛的領域”也是entj將指揮官天賦才能最大化施展的核心路徑,不再過度依賴向外尋找機會、跟著各種“好項目”疲于奔命。
即:
entj有效掌控、戰略目標得以最大化實現,還需要整合劣勢功能內在核心價值主張,在優勢面具追名逐利的同時能按自己的意愿活出自我,獲得優劣勢面具的高度整合。而想要劣勢面具得以不斷發展,意味著entj需要不斷擺脫對優勢面具的過度依賴。
一方面,過度追求效益和掌控,內在情感越容易被忽略,將自己活成效率工具;
另一方面,越依賴宏觀視野、追求戰略性長期愿景,越難以照料第三功能的現實主義需求,導致戰略規劃未能充分結合實際而失敗。
也就是過度關注對長期愿景的掌控,導致entj難以平衡好“未來的愿景和眼前的需要”。而想要平衡二者需要,意味著他們需要接納、發展“自己本能地對其不屑一顧的‘按常規行事以確保穩定的’傳統主義視野盲區”,從而不斷獲得更加完整的視野水平,更能在愿景和現實之間找到有效平衡。
其中,除了對常規視野的不屑一顧,還很容易將其視為戰略視野的直接威脅,因此entj通常難以容忍并橫加指責。自小質疑傳統、不按常規思考,以及在工作中很容易看到徹底顛覆舊有模式、制度的改革方向,即便身處中基層職能崗位;包括不屑于為過度謹慎、追求穩定的上司工作,都是常規視野盲區的體現。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常常稍不小心就在愿景和眼前之間重復跌倒,“小到總犯細節性錯誤、大到戰略完美但不切實際而紙上談兵,更為重要的是發展越不充分的entj越難找到清晰的愿景,找不到一件具體的事支撐自己的熱情洋溢的野心。也就是指揮官才能沒有用武之地”。
唯有重視并整合視野盲區,才有能力在追求愿景的同時,“持續而穩定”地照料眼前需求。屆時,entj才真正獲得了“不斷擺脫優勢面具的過度緊張、更能放松自我”的空間,包括不再過于嚴肅、冷酷,給人以霸總式壓迫感。
即,不再過度依賴優勢面具的entj,更能卸下面具敞開心扉地與自己和他人相處并進行情感化地交流,在不斷自我交流、對話和表達自我真實感受的過程中,不斷確立自己的情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