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受家里影響,我喜歡軍人。
我的姥爺,爺爺,都是軍人。可能在老一輩上,當兵算不得稀奇的事。
我沒有見過我爺爺,爺爺在爸爸剛成年的時候因心臟病去世。我對爺爺的印象,好像就只有奶奶家臥室書櫥上一面有些年頭的圓鏡后玻璃夾層里的軍裝照,帽中央有一顆紅星,四方臉,高鼻梁。
奶奶是醫生,姑姑和爸爸一直跟奶奶生活,沒有隨軍輾轉,更沒有住過軍區大院。爺爺轉業后,被分到辦公室做文職。奶奶很少提到關于爺爺當兵的事情,只說爺爺脾氣很爆,爸爸惹他生氣就會挨踹。
我聽到更多關于部隊關于軍人的事情,是姥姥姥爺,媽媽跟三個姨媽那里。
姥姥只有一米五五的身高,和一米八五的姥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構成最萌身高差。姥姥是標準的農村婦女,姥爺在部隊,姥姥就在家里忙活,照顧孩子,母輩父輩,包攬一切瑣事。用姥姥的話說,姥爺文鄒鄒的,沒什么主見,別看那么大的個子,什么事都得問問她,聽聽她的意見。
姥爺在部隊,不能回家,姥姥擔心姥爺,把家里的事捋順交代清楚,便帶著大姨二姨隨軍,住軍區大院。姥姥常說,雖然總換地方,但畢竟還是家人在一塊的地方,才是家。
日子是艱苦了點,總會守得云開見月明。
媽媽和舅舅,是在大院出生的。
那時候姥爺忙,姥姥也不閑著,自然是顧不上看孩子。大姨跟二姨上小學,大姨每天用小車推著我媽媽。舅舅大一些,可以自己走,二姨便拉著舅舅。子弟學校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認識的,大姨二姨的班里有幾個是住在同一個大院里的。同學跟老師,都很照顧她們。平時講完課,老師也會幫忙看孩子。臨近考試,為了能讓學習成績還不錯的大姨和二姨好好復習,沒課的老師會把媽媽和舅舅帶到辦公室,跟上完課的老師輪流看孩子。舅舅很乖,媽媽還小,有時候會哭鬧,但很好哄。
最熱鬧的是過年,部隊里有很多回不去家的軍人,如果有幸多得半天假期,應該就在大院過了。餃子是一定要吃的,這可忙壞了院里的婦女們。那時候姥姥圍的還不錯,大家都挺喜歡姥姥一家子。她為人大方做飯好吃花樣多,還熱心,孩子出了名的聽話好哄。當然了這是在我媽媽沒長大,小姨還沒出生的時候。
大姨二姨自然是不需要讓人操心的,舅舅也特別乖。我記得媽媽常說,小姨出生的時候,她高興壞了。她小時候就被大姨二姨帶,她也想帶帶孩子,舅舅跟她一般大,她又不愿意跟舅舅玩,就要看小姨。照著之前大姨二姨看她的樣子,媽媽肩負起照顧小姨的重任。媽媽小時候特別皮勁,好動待不住。給小姨喂飯喂到一半,看見有兵哥哥過來幫忙,就出去找人家聊天,說著說著就把小姨忘了。等小姨餓的號啕大哭時,媽媽風風火火的踩著別人家的菜地跑回去。我覺得,好動毛躁沒耐心諸如此類的種種都遺傳自媽媽。
有時候一些年輕的兵哥哥會在大院幫忙,媽媽很喜歡聽他們說部隊的事。舅舅不會像媽媽表現的那么明顯,但他會靜靜地跟在媽媽身邊,他也是同媽媽一樣喜歡的。媽媽很崇拜姥爺,她說姥爺年輕的時候很帥,姥姥肯定是怕姥爺跟人跑了不要她,才拖家帶口去找姥爺。我承認,姥爺年輕的時候的確很帥。我見過姥爺穿軍裝的照片,比起爺爺,姥爺更文靜內斂些,沒有爺爺那么張揚。
姥爺在部隊應該是負責后勤,具體什么我還真記不清了。活不重但瑣碎的事多,處理起來也不輕松。姥爺是個不怎么愛說話的人,他從不跟姥姥吵架,又氣也是冷戰,性子別扭固執的讓人覺得古怪。但是做人又有自己的原則底線,他不允許姥姥占便宜,不允許姥姥徇私,他不會通過自己的關系給家庭便利。哪怕大姨二姨那么想當兵,他都拒絕找關系,他告訴她們,如果真的想去就靠自己的本事,選上就去,選不上不去。
媽媽是所有孩子里最想最想當兵的。大院里的人都說媽媽性格不錯,如果是男孩子真的適合去部隊磨練磨練。可媽媽的脾氣隨姥爺,固執又不服軟,姥爺倔她比姥爺還犟,誰也不讓誰,媽媽鐵了心的想當兵,姥爺就是不幫忙,說要去自己想辦法。
我也曾問過媽媽為什么那么想當兵,媽媽說她不知道,但是她向往那身綠色軍裝,雖然那個時候的軍裝比起現在的要簡單得多,可那一抹綠色就像是留在心底揮之不去的念想,沒來由的心神向往,她一定要去。可姥姥不想媽媽去受苦,姥姥和姥爺雖然想要兒子,但是并不重男輕女。有了舅舅也沒搞過特殊,兒子姑娘一樣疼。姥姥不同意大姨二姨去,更不會同意媽媽去。媽媽就硬生生的扛了兩天沒吃飯,跟姥爺姥姥較勁。最后以媽媽失敗告終,她妥協吃飯,當兵的事也不了了之。
后來姥爺轉業,一大家子人去了柴油機廠。
大姨二姨聽姥姥的安排去廠里工作,后經人介紹結婚。媽媽不想在廠子里,不想進廠工作被介紹安排相親結婚,她想去外面闖闖。姥姥自然是不同意的,可這一次姥爺妥協了,說是讓媽媽出去吃點苦,也好。終歸父母不會害自己的孩子,姥爺說媽媽以后會明白的。
這也是后來聽媽媽說的,她出來的原因大抵是是因為那個當兵的叔叔,他曾經追求過她。
媽媽很直白的告訴過他,她有軍人情結,她希望嫁給軍人。那個叔叔也很坦白,他喜歡媽媽的性格,喜歡媽媽的直率,但是當軍嫂,有些苦,甚至逢年過節都很難見上一面。媽媽表示不在乎,姥姥經歷過的那些她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又怎會不知道其中的艱辛。
可后來他們沒有在一起,用媽媽的話說,他們就從沒有在一起過。
我問媽媽為什么,媽媽說她有這樣的決心,可是他不愿意。我很疑惑,不是那個叔叔追的你嗎?媽媽說這也是她不解的地方啊!我再問什么的時候媽媽會輕拍我的頭,如果那時候成了,就沒你什么事咯!
這個,好吧,我得承認。
高考后,媽媽鼓勵我,讓我從網上報名,她希望我去當兵。
我性格外向,開朗活潑且幽默,是個不折不扣的小逗比。但是我極不自律,太過隨心所欲。我身體素質不錯,媽媽說我可以去部隊磨練磨練。
怎么說呢,其實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想去。暫且不說當女兵好走不好走,我是抗拒媽媽把她的軍人情結強加在我身上的。我會看關于軍事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對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也比較感興趣。青春期嘛,也會看些言情小說。我比較注重里面的故事情節,千篇一律的純言情小說我不太喜歡看。
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追過的愛格里面,林笛兒寫的《摘星》,一共三部。相比較男主卓紹華,我更喜歡女主諸航。她古靈精怪,聰明伶俐,不拘小節又顧全大局,擅長計算機。他沉穩冷靜,運籌帷幄,面面俱到,當她黑掉網站面臨處罰時為護她甘愿在自己的檔案上留下一生的污點。
他是她的首長,他欣賞驚訝于她計算機才華的同時,又不想讓她的才華被公布于眾。她是他的妻,作為丈夫,想要一份安寧恬靜的幸福,他同樣要用盡全力。
就像書中所說,上天賦予一個人才能,不是為了埋沒,而是讓其發揮所長。
他極力的想要帶著諸航遠離一切紛爭,他承認在這一點上他是自私的,可同樣他在守護著自己所珍視的一切。他盡可能的包容遷就但不丟原則放任她天性才能的同時又時刻提醒著她先是他的妻,后是孩子們的母親。
在體制束縛法律保護的婚姻里,他們沒有把忠誠信任當成彼此雙方的責任義務,把不那么隨意自由的婚姻生活過的這般隨性灑脫不失樂趣,在遇到問題時共同承擔共同堅守。
《摘星》是在我買過看過那么多本小說里唯一一部讓媽媽認同并肯定的書。
她說這部書,我看對了。
并不是因為她的軍人情結,她覺得愛一個人最大限度的寵愛便是放手讓她繼續因為自身所特有的才華而發光發亮,不會因為差距就覺得自卑會想要抑制她成長,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受過怎樣的挫折,雙方都沒有失落絕望,而是都想要為了彼此充實強大自己,成為最適合也最有資格站在彼此身邊的人。
我網篩進了初檢,又走到復檢。很遺憾的是,因為視力,沒有通過。
我不難過,也不后悔,我很慶幸自己能有一次這樣的體驗,我試過我來過,我便無憾。所以說,結果與我來說,已然不重要。
但是阿,那抹綠色也成為我心中之不去的念想。我時常和媽媽開玩笑,不然,我就嫁給軍人吧。媽媽說,這樣也未嘗不可。
女孩子都會有軍人情結吧,想要跟兵哥哥談戀愛,想要嫁給軍人?
其實我對軍人,對部隊的認知真的只停留在表象,從未深入。哪怕從姥姥和姥爺,姨媽和媽媽口中聽來的,了解的也不是那么的真切。
我想,我是在等那么一個人吧。
他不一定非要是個軍人,也不一定要多么優秀。只是我們在遇到彼此后,都想要為了彼此把自己變得更好,雙方共同努力進步,成為最合適也是最有資格站在彼此身邊的人,攜手一生。
我想,我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