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孔子《論語·先進》
高柴愚直,曾參魯鈍,顓孫師偏激,仲由剛猛。
最后我們說說子路這個人,他是屬于比較粗但是不屬于俗的。身上一股俠義氣概,見義必為的精神,也不會因為穿得衣服好壞而自卑或驕傲,更不會因為為了滿足私心而貪財。唯獨一點,就是性格剛強,有點過猛。
這種類型的人就是毛主席說的不會做戰略性撤退的人,兩個拳師比賽,一個人只知道要往前沖,這樣的選手往往過度剛猛了而容易輸掉比賽,似乎變成一種控制不住的情緒,而使勁地想要發泄出來的感覺。就像教育孩子,和孩子溝通時,我們總是會希望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來做,甚至非得認真學習,不認真學習就拍桌子發脾氣,一直逼著孩子補課、補課。這就是太剛猛了,用力過度了。有時候不認真學習了也不必要太過生氣,我覺應該陪伴孩子做一次放松的溝通才是正確的,要用各種辦法能夠激發孩子真正想要學習的心。就像一開始女兒和我說她喜歡的明星,而我會認為學習的時候不應該追星。現在我改了,我會告訴女兒我喜歡的明星,我會讓她去感受自己喜歡的那位歌星身上的氣質與她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否相符合。去欣賞而不去過度地渴求就能很平和地做到中庸。
我現在經常會有意地觀察自我當下的感覺,是不是很輕松,還是太用力,往往有時候會變成自己嗨的很,但是卻沒有把這份內心的力量傳達出去。就像子路一樣,自己一個人很勇敢,但是卻未能夠團結全國人民的力量,那么一個人再勇敢這份力量也是微弱的。不要自己覺得很對,而孩子卻感受不到力量。所以不要自嗨,能夠帶著大家一起嗨才是對的。
我們要理解孔子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這幾位都很優秀,但是沒有達到所謂的中庸之道,勇敢和剛猛不是一個概念的。我覺得真正的力量是能夠喚醒人們心中的那份認知之后使得對方變得勇敢了。子路總是喜歡很剛猛地表達自己的正義之情,但我們并不是要一味地表達自己心中的正義,而對方收不到這份正義的力量,我們要做的是能夠輕松地把正義傳遞到對方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