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醫學領域有一個名詞叫做“廢用性萎縮”,是指肌肉等組織在沒有使用或活動的情況下,會發生功能和形態的減低和減小。神經內科常跟病人提起的一個詞是“廢用性肌萎縮”,肌肉要想維持它的功能和形態,也就是力量和體積,就必須經常給予運動刺激;如果48-72小時沒有重復刺激,那么肌肉的力量就不能維持在上次練習的水平,時間長了不僅肌肉會萎縮,關節活動也會出現障礙。
為什么要說到這些呢?
為了引出我今天的主題———
在時間管理的實踐過程中,有很多的人在路上放棄了,還有很多的人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了下來。我希望我是后者,所以仍在時間管理的路上折騰著……
很多的規則、理論,只有在一次一次的踐行使用中才能發揮ta的價值。俗語里面,有很多講這方面的成語,我選了兩個,一個是“熟能生巧”,一個是“庖丁解牛”。
我們在每一次的練習中逐漸領悟劍法的精妙,就像我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體會的那樣。老師po給我一個曲子,讓我按基本章法彈奏,起初都只是單個的音階連在一起,根本沒有曲調,反復再反復再反復,一節課下來這個曲子彈了不知多少回,往往在下課前都會有“摸到了門道”的體悟。
從參加了橙子學院以來,經歷了第一波專注橙長計劃、加一的時間開銷記錄訓練營和日計劃訓練營,每天持續閱讀時間管理類書籍,訂計劃—打卡—被監督—總結—輸出,我感受到自己進步了。到現在參加第二波專注橙長計劃,我更加能控制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保證著持續的輸出,沒有了一開始的糾結、慌亂與茫然。
我使用的GTD軟件,在無數次打卡簽到的過程中,制定出一件件可執行性強的小任務。我消除了APP剛上手時的生疏,也運用的更加靈活。在接下來的周計劃訓練營里,我希望自己能進一步開發出ta的功能。
持續使用中的還有我的兩條腿,至今為止已經堅持騎自行車上下班一個月了,以往有舊傷的膝關節沒有在寒風里叫囂它的不適。我在一個月的騎行過程里感受著運動給自己帶來的暖意。我會一直堅持騎自行車的日子,小目標是到2017年5月。
用進廢退,請還在猶豫路上的小伙伴,動起來吧!越練越熟練!